北京市绿带游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 | 李玏1; 刘家明1![]() |
发表日期 | 2015 |
关键词 | 游憩空间 绿带 空间分布特征 北京市 |
ISSN号 | 1000-0585 |
摘要 | 绿带是阻止城市蔓延、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手段,其游憩开发能够为大都市游憩空间紧缺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以北京市第二道绿带为研究区,以2013年绿带内6种类型游憩空间(共448处)为研究对象,运用Kernel核密度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从北京市绿带游憩空间的整体分布格局、规模容量特征和各类型游憩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主要结论:1从整体分布格局来看,北京市绿带内形成了若干游憩空间集聚区域,游憩空间结构出现"北密南疏"的整体特征;北部游憩空间集聚程度高且分布连续成带,南部游憩空间集聚程度较低且分布离散成团;北部温榆河沿岸地区游憩空间大量集聚,成为绿带游憩空间结构的主要骨架。2从规模容量特征来看,占地规模较大的游憩空间呈集聚分布,规模较小的游憩空间呈分散分布,绿带内已形成了6个由面积规模较大的游憩空间密集分布构成的热点区。3绿带内6种类型游憩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表现为:绿带内的资源环境本底决定了既有吸引物游憩空间的空间特征;政策性规划引导郊野休闲公园空间分布相对均匀;重要水系与运动健身游憩空间的空间分布高度关联;主题活动游憩空间更倾向于靠近主要交通干道;会议度假游憩空间与北京市地热资源分布契合度高;民俗体验游憩空间大量分布在海淀区上庄水库周边。揭示了北京市绿带游憩空间布局情况,为中国绿带游憩体系的统筹建设、空间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供了参考。 |
出处 | 地理研究
![]() |
期 | 8页:1507-1521 |
收录类别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39595]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玏,刘家明,宋涛,等. 北京市绿带游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