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变化状况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 | 黄麟1![]() ![]() |
发表日期 | 2015 |
关键词 | 重点生态功能区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 生物多样性维护 |
ISSN号 | 1001-9332 |
摘要 | 分析了2000—2010年我国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生物多样性维护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结构、质量与核心服务的变化.结果表明:近11年来,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森林、草地面积减少,水体与湿的面积增加,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增加了2.9%,该类区域需要遏制森林、草地的减少趋势.水土保持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田面积减少,而森林、草地、水体与湿地的面积增加,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28.2%,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增加了38.1%.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田、森林面积增加,草地、水体与湿地的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土壤风蚀量下降,单位面积防风固沙服务量有所提升,该类区域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区,需要减少农田面积,优先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维护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草地、荒漠面积减少,其他类型的面积有所增加,人类扰动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该类区域需要减少人类干扰.重点生态功能区应该针对核心服务和保护目标,分类分区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改善及其效果的定量综合评估. |
出处 | 应用生态学报
![]() |
期 | 9页:2758-2766 |
收录类别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39598]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3.山西省环境规划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黄麟,曹巍,吴丹,等. 2000—2010年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变化状况.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