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浦江上山遗址水稻扇形植硅体所反映的水稻驯化过程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 | 郇秀佳1; 李泉1![]() ![]() |
发表日期 | 2014 |
关键词 | 上山遗址 水稻扇形植硅体 水稻驯化过程 |
ISSN号 | 1001-7410 |
摘要 | 对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山遗址出土的各类水稻遗存,其性质是野生、驯化或者是处于驯化过程中,一直争议颇多,这也导致了关于水稻驯化开始时间的争执。本文利用植硅体分析对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南区剖面距今10000年至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堆积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提取出的水稻扇形植硅体进行形态测量和鱼鳞状纹饰的计数,结果发现,扇形植硅体的形态测量参数——长、宽和b/a值(扇形植硅体扇柄长度/扇面长度),在过去一万年间的变化呈无序状态;具有大于等于9个鱼鳞状纹饰的扇形植硅体,占扇形植硅体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从上山文化早期的34.98%上升到河姆渡文化时期的44.68%,进而达到春秋战国时期的59.18%和唐宋时期的78.72%,反映了水稻漫长的驯化过程。通过与野生稻田扇形植硅体的对比,我们认为,上山文化时期水稻驯化已经开始;通过与现代稻田扇形植硅体的对比,我们认为,唐宋时期水稻扇形植硅体特征已与现代种植水稻扇形植硅体相同。 |
出处 | 第四纪研究
![]() |
期 | 1页:106-113 |
收录类别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39858]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郇秀佳,李泉,马志坤,等.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水稻扇形植硅体所反映的水稻驯化过程. 201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