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与复合砷锑处理对波士顿蕨富集与转化砷和锑的作用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 | 王晓丽1; 杨芬1; 韦朝阳1![]() |
发表日期 | 2015 |
关键词 | 富集 形态转化 亚细胞分布 锑 砷 |
ISSN号 | 1000-4890 |
摘要 |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单一和复合砷锑处理对波士顿蕨(Nephrolepis exaltata L.)植株各部位及其亚细胞砷锑富集和形态转化的影响,以期查明植物体内砷与锑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一和复合处理条件下,波士顿蕨各部位砷锑含量均有显著的增加,砷含量表现为根>叶柄>羽叶,锑含量表现为根>羽叶>叶柄。与20 mg·L-1单一Sb(III)处理相比,复合处理条件下,随着砷的同时加入(10 mg·L-1As)植株各部位锑含量出现下降,同时根部细胞器中的锑出现向细胞壁与胞液转移、而羽叶与叶柄出现由细胞壁向其他两个亚细胞组分转化的现象;与10 mg·L-1单一As(III)处理相比,复合处理条件下,锑的加入(20 mg·L-1Sb)显著降低了波士顿蕨各部位砷的含量,同时促进了根部细胞壁中的砷向胞液与细胞器转移,以及羽叶与叶柄胞液处砷向细胞壁与细胞器的转移。因此,波士顿蕨体内,砷锑之间具有拮抗作用。单一As(III)处理下,波士顿蕨根部以As(V)为主、羽叶主要以DMA为主,而Sb(III)的同时加入则能够促进As(III)更多地向As(V)和DMA转化;单一Sb(III)处理下,波士顿蕨体内以Sb(III)为主导形态,随着As(III)的同时加入,在波士顿蕨根与叶柄处,As(III)强烈地抑制Sb(III)向Sb(V)转化,相反在羽叶处却会促进Sb(III)向Sb(V)转化。 |
出处 | 生态学杂志
![]() |
期 | 11页:3198-3204 |
收录类别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40532]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 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晓丽,杨芬,韦朝阳,等. 单一与复合砷锑处理对波士顿蕨富集与转化砷和锑的作用.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