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机构
采集方式
内容类型
发表日期
学科主题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14条,第1-10条 帮助

条数/页: 排序方式:
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中甲壳素制备及功能化研究 学位论文  OAI收割
: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作者:  
冯咪
  |  收藏  |  浏览/下载:88/0  |  提交时间:2020/06/17
从废弃虾蟹壳提取的甲壳素,可用于医药、农业及纺织等领域,实现废弃资源回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甲壳素及其功能化产品的制备工艺,需要大量酸碱溶液及有机溶剂,流程长,水耗大,污染大,已逐渐被淘汰。离子液体具有极低的蒸汽压、良好的热稳定性、可设计的结构及丰富的氢键网络等特点,为甲壳素制备及功能化提供了新选择。目前离子液体中甲壳素的制备及功能化研究尚少,且存在成本高、水耗大及离子液体难循环等问题。此外,尚无有关直接从虾蟹壳制备甲壳素功能化产物的报道。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论文以虾壳为原料,开展基于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中的甲壳素、以及甲壳素/zn复合物、o-酰化甲壳素等功能化甲壳素制备的基础研究,为废弃虾壳的直接转化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无机盐水溶液-咪唑离子液体体系中甲壳素的制备。在此体系中,无机盐水溶液通过离子交换去除碳酸钙,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通过氢键作用去除蛋白质及引入的杂质镍,从而制得甲壳素。考察了无机盐种类、实验温度对除钙的影响,以及实验温度、料液比对除蛋白及杂质镍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壳粉依次与niso4水溶液(20 Wt%)、[Bmim]Cl在130 °c反应24 H,可得到纯度为98.8 Wt%的甲壳素。由此可见,离子交换可以去除虾壳中碳酸钙,同时负载金属盐,为甲壳素/金属复合物制备提供新思路。(2)磷酸酯类离子液体-无机盐水溶液体系中甲壳素/zn复合物的制备。首先利用磷酸酯类离子液体去除虾壳中蛋白质,随后利用zn(Oac)2·2h2o水溶液去除碳酸钙同时负载锌,得到甲壳素/zn复合物。考察了磷酸酯类离子液体种类、实验温度、料液比、实验时间对除蛋白的影响,以及zn(Oac)2·2h2o水溶液浓度、实验时间、温度对除钙及负载锌的影响,初步评价了离子液体循环使用性能、甲壳素/zn复合物对pet醇解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30 °c条件下,虾壳粉依次与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甲酯([Emim][Dmp])、zn(Oac)2·2h2o水溶液(20 Wt%)反应24 H,得到纯度为99.1 Wt%,锌含量为13.4 Wt%的甲壳素/zn复合物  所用[Emim][Dmp]循环使用五次时,仍保持原有除蛋白质能力  所得甲壳素/zn复合物,甲壳素构型为α,锌离子为znCo3/zn(Oh)2,其对pet醇解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由此可见,不同离子液对虾壳中蛋白质、甲壳素优先溶解能力不同。(3)金属低共熔溶剂水溶液中甲壳素/zn复合物的制备。基于以上研究思路,设计合成金属低共熔溶剂尿素/zn(Oac)2·2h2o(u-zn),其水溶液同时具备除钙、除蛋白及负载金属功能,实现了从虾壳一步制备甲壳素/zn复合物的目的。考察了u-zn水溶液浓度、料液比、实验时间及温度对产物纯度及锌负载量的影响,测试了甲壳素/zn复合物的抗菌效果,探究了u-zn水溶液与虾壳中各组分相互作用,揭示了碳酸钙去除、锌负载及蛋白质去除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虾壳粉与u-zn(30 Wt%)在130 °c反应24 H,可得纯度为97.2 Wt%、锌含量为34.7 Wt%的甲壳素/zn复合物,其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甲壳素/zn复合物中甲壳素构型保持为α,其聚合度高于甲壳素标样,锌离子以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的形式存在。机理研究证实,配位能力较高的锌离子与虾壳中钙离子交换,原位形成碳酸锌,然后水解为碱式碳酸锌,释放co2  虾壳中蛋白质分子被包裹于水溶液中的u-zn簇内,溶解于其中,从而去除。由此可见,u-zn水溶液的离子交换能力及聚集作用,是甲壳素/zn复合物形成的主要原因。(4)酸性低共熔溶剂中酰化甲壳素的制备。延续多功能低共熔溶剂设计的理念,设计合成11种氯化胆碱-有机酸低共熔溶剂,同时具备除钙、除蛋白、及酰化的能力,实现从虾壳一步制备酰化甲壳素的目的。考察了低共熔溶剂种类、实验温度、实验时间、料液比及水含量对酰化甲壳素纯度及酰化度的影响,评价了酸性低共熔溶剂的循环性能,测试了酰化甲壳素的抗菌及抗肿瘤效果,探究了低共熔溶剂与虾壳各组分的相互作用,明确了虾壳中碳酸钙去除、蛋白质去除及甲壳素酰化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虾壳粉与氯化胆碱/dl-苹果酸(1:2,chcl 1/dl-mal 2)在150 °c条件下反应3 H,得到了纯度为98.6 wt%,酰化度为0.46的o-苹果酸酰化甲壳素,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神经胶质瘤c6细胞系表现出一定抑制效果。结构分析确定,所得产物确实为o-酰化甲壳素,且其相对分子质量折合计算后高于甲壳素标样。机理研究证实,在此体系中,虾壳中碳酸钙与酸性低共熔溶剂游离出的h+反应,形成水溶性有机酸盐,同时释放co2,形成绵密气泡  虾壳中一部分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降解为可溶于水的氨基酸,另一部分蛋白质与低共熔溶剂形成氢键作用,溶解于其中,转变为水溶性蛋白  甲壳素结构被低共熔溶剂撑开,反应活性提高,在h+催化下与低共熔溶剂反应,从而生成酰化甲壳素。由此可见,所用低共熔溶剂的酸度、氢键形成能力是o-酰化甲壳素生成的主要原因。  
一种明显提高脊尾白虾人工育苗存活率的方法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210015976.7, 申请日期: 2013-07-24, 公开日期: 2013-07-24
作者:  
相建海;  张成松;  于洋
收藏  |  浏览/下载:63/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大幅提高脊尾白虾人工育苗出苗量的方法  纱网的孔径以幼体可以自由通过而亲虾不能通过为宜  并于孵化池的亲虾活动区内投放脊尾白虾的抱卵亲虾进行孵化培养  (2)不同功能区域的光照调节:在亲虾活动区的上部架设遮阳网以降低光照强度  (3)可升降调节的幼体收集网的制作安装:按照幼体收集区的实际面积大小制作小于幼体收集区水面尺寸的幼体收集网  (4)幼体收集:当幼体培育条件准备完毕  其特征在于:在人工育苗过程中利用幼体趋光性分离并收集脊尾白虾幼体  在幼体收集区远离亲虾活动区一侧的池壁上部安装日光灯增加光照强度  以尼龙绳将收集网固定在幼体收集区中下层  且幼体收集区的幼体密度大于100个幼体/L时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孵化池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割:在孵化池中部靠近一侧池壁处设置一长条状隔离纱网  收集网的高度可通过尼龙绳调节  即时(或及时)收集脊尾白虾幼体。  利用普通纱网将孵化池隔离为亲虾活动区和幼体收集区两部分  
L1频段GNSS信号间的干扰评估分析 会议论文  OAI收割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中国上海, 2011
白燕; 卢晓春; 王雪
收藏  |  浏览/下载:37/0  |  提交时间:2012/10/19
一种光、温双梯度培养精确数据采集装置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910020752.3, 申请日期: 2010-06-30, 公开日期: 2010-06-30
王金霞; 董瑞琪; 吴钧; 周百成
收藏  |  浏览/下载:30/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光  封闭箱体支承箱(10)  培养装置主板(1)  照明光源  温度传导部分  控制单元  温双梯度培养精确数据采集装置  设于封闭箱体(5)下部  水平放置于封闭箱体(5)中  以封闭箱体(5)作为固定支承架  在培养装置主板(1)两端导入差异温度  设于封闭箱体支承箱(10)内  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箱体(5)  用于支承封闭箱体(5)  根据实验内容需要设有不同的点位  根据实验需要调整光强与光温  通过培养装置主板(1)形成实验所需的梯度温度  对数据采集  两侧面  分别用于承载培养物并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  对培养装置主板(1)上的培养物实施光照  温度控制及照明进行控制。  顶面  记录与传输  背板及底板封闭  正面开启  用于实验作业以及箱内温度恒定的保障  屏蔽外界温度与杂波光源的干扰  
栉孔扇贝G-型溶菌酶基因多态性标记筛选及其辅助育种方法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810015048.4, 申请日期: 2008-09-03, 公开日期: 2008-09-03
宋林生; 李凌; 赵建民
收藏  |  浏览/下载:47/0  |  提交时间:2014/08/04
1  2)抗病群体和敏感群体的制备  3)抗病相关G-型溶菌酶基因标记的筛选  4)携带抗病相关基因标记个体的快速筛查。1)栉孔扇贝G-型溶菌酶基因启动区部分序列的克隆:参照分子克隆所述方法从栉孔扇贝闭壳肌中提取总DNA  根据已知的G-型溶菌酶基因序列在其启动子区设计引物  即从不同海区和养殖场收集栉孔扇贝个体  PCR扩增42个敏感个体和40个抗病个体的G-型溶菌酶启动区序列后  其中-754ID和-754II个体在抗病群体和敏感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无显著差别  一种栉孔扇贝抗病相关G-型溶菌酶基因标记  克隆得到一段762个碱基的DNA序列  用病原菌浸泡感染  针对-754TATCTCGATCAGG插入/缺失(I/D)及-391A/G转换分别选用Taq I和Hap I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  而-391AA个体在敏感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抗病群体  其特征在于它的技术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栉孔扇贝G-型溶菌酶基因启动区部分序列的克隆  连入T载体后进行测序  根据死亡时间判断扇贝对病原菌感染抵抗能力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  -391AG个体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敏感群体。因此  获得其核苷酸序列。2)抗病群体和敏感群体的制备: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获得抗病群体和敏感群体  将扇贝分为抗病群体和敏感群体。3)抗病相关G-型溶菌酶基因标记的筛选:对来自5个个体的10个克隆进行了测序  各发现两种基因型  将-391AA作为疾病敏感相关的G-型溶菌酶基因标记  发现了10处多态性位点  -754II  而将-391AG作为抗病相关的G-型溶菌酶基因标记。4)携带抗病相关基因标记个体的快速筛查:取栉孔扇贝个体全血1μl作为模版  -754ID  PCR扩增G-型溶菌酶基因启动区序列  -391AA和-391AG  用Hap II对产物进行酶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后  选择-391AG个体作为抗病个体。  
基于相干布居囚禁原理的新型原子钟 会议论文  OAI收割
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 中国广东广州, 2006
郭文阁; 张首刚; 姜海峰; 刘海峰
收藏  |  浏览/下载:46/0  |  提交时间:2012/10/19
量子频标  相干布居囚禁  原子钟  激光稳频  87Rb|Abstract  近年来  基于相干布居囚禁原理的新型原子钟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和潜在的军事和民用前景  受到了国内外频标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欧洲  依托于Galileo计划  意大利国家电子研究所(IEN) 正在研制的CPT 87Rb maser(物理部分功耗约0.5 W)  近期已获得了秒稳8×10-13  10000秒的稳定度为 3×10-14的实验结果。而且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国家授时中心量子频标研究团组瞄准这一国际前沿  开展了基于相干布居囚禁原理(Coherent Population Trapping)的新型原子钟——CPT 87Rb maser的研制工作。我们在Λ-型三能级原子系统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半经典的密度矩阵方法分析了87Rb气体的相干布居囚禁现象。数值模拟结果显示  当两束相干激光频率差等于87Rb原子的两个基态超精细结构子能级频率差时  87Rb气体具有荧光暗线和相干微波辐射的特性。它们可以作为相干布居囚禁原子频标的物理基础。利用荧光暗线可实现被动型相干布居囚禁原子频标  用相干微波可实现主动型相干布居囚禁原子频标。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原子钟的工作原理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报道了实现主动型相干布居囚禁原子频标的设计框图及我们的研究进展。在目前报道的原子钟结构基础上  我们在研制新型CPT Maser 原子钟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  其一  为提高原子钟的连续可靠性  我们开发全自动控制的  稳定可靠的小型半导体激光系统。该自动系统能够为钟频率伺服系统提供激光器运行状态信号  以便避免误控制和实时监控钟运行状态。其二  在频率合成链路方面  不同于传统原子钟在微波信号频率伺服控制处理方法  为减小钟物理部分的鉴频误差电信号对本地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我们采用数字频率补偿方法  而非象传统伺服锁频方法那样直接控制该晶振频率。该方法还可以避免因晶振老化引起的频率溢出调节范围而造成的失锁  也可使我们灵活的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计算参数来充分利用本地晶体振荡器优良的短稳特性和提高原子钟长期稳定度。  
综合脉冲星时算法的小波分析与维纳滤波方法 会议论文  OAI收割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 中国西安, 2005
仲崇霞; 杨廷高
收藏  |  浏览/下载:30/0  |  提交时间:201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