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首页
机构
成果
学者
登录
注册
登陆
×
验证码:
换一张
忘记密码?
记住我
×
校外用户登录
CAS IR Grid
机构
国家授时中心 [7]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4]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
采集方式
OAI收割 [12]
内容类型
会议论文 [6]
期刊论文 [6]
发表日期
2017 [1]
2012 [2]
2011 [2]
2006 [3]
2005 [2]
1987 [1]
更多
学科主题
天文学史 [1]
数学史 [1]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12条,第1-10条
帮助
条数/页: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排序方式:
请选择
提交时间升序
提交时间降序
作者升序
作者降序
题名升序
题名降序
发表日期升序
发表日期降序
晚清中算家的数学观
期刊论文
OAI收割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 卷号: 33, 期号: 05, 页码: 68-73
作者:
魏雪刚
;
郭世荣
  |  
收藏
  |  
浏览/下载:23/0
  |  
提交时间:2022/07/18
数学观
晚清
中算家
自适应Kalman滤波在钟差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会议论文
OAI收割
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中国广东广州, 2012
宋会杰
;
屈俐俐
收藏
  |  
浏览/下载:54/0
  |  
提交时间:2012/10/19
钟差模型
自适应Kalman滤波|Abstract
Kalman滤波算法作为一种最优预测算法
在原子钟的钟差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自适应滤波是一种具有抑制滤波器发散作用的滤波方法
在算例中采用铯原子钟提供的钟差数据进行预报
结果表明
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同时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对奇异值无需处理的优点
将减少人为对数据处理过程的干预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用北斗双频观测数据改正C波段双向卫星时间传递中的电离层时延
会议论文
OAI收割
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中国江西南昌, 2011
孔垚
;
杨旭海
收藏
  |  
浏览/下载:21/0
  |  
提交时间:2012/10/19
电离层时延
8080
观测数据
4526
北斗
2888
双频
1914
时间传递
1417
频率传递
311
TWSTFT
245
电离层影响
170
跟踪站
98
波段
69
载波相位
66
测轨
38
电离层附加时延
21
接收机
8
归算
8
观测方向
4
频率信号
4
数据计算
3
原子钟
2
发式
2|Abstract
<正>在中国科学院的转发式测轨网中
各站之间可以实现C波段的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本文简称为
TwSTFT(C))。另外
各跟踪站布设了北斗测地型接收机
由于TwSTFT(C)和北斗接收机并址观测
外接同一个原子钟的时间频率信号
并且对卫星的观测方向一致
因此可使用双频数据计算电离层附加时延
用于修正C波段双向卫星时间传递中的电离层影响。
晚清重要官办学堂的中算教学
期刊论文
OAI收割
汉学研究, 2006, 卷号: 24, 期号: 1, 页码: 355-385
郭金海
收藏
  |  
浏览/下载:16/0
  |  
提交时间:2012/07/19
自强运动
同文馆
广方言馆
中算
西算
数学史
晚清重要官办洋务学堂的中算教学——从上海广方言馆到京师同文馆
期刊论文
OAI收割
汉学研究, 2006, 卷号: 24, 期号: 1, 页码: 355~385
作者:
郭金海
收藏
  |  
浏览/下载:67/0
  |  
提交时间:2015/11/03
自强运动
同文馆
广方言馆
中算
西算
数学史
数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历法
期刊论文
OAI收割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6, 卷号: 25, 期号: 1, 页码: 83-89
作者:
孙小淳
收藏
  |  
浏览/下载:23/0
  |  
提交时间:2012/07/20
数学史
中算史
中国古代历法
数理天文学
脉冲星自主导航概述
会议论文
OAI收割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 中国西安, 2005
杨廷高
;
南仁东
;
金乘进
;
甘恒谦
收藏
  |  
浏览/下载:52/0
  |  
提交时间:2012/10/19
脉冲星
脉冲星钟
空间飞行器
定位导航|Abstract
脉冲星自转非常稳定
可以用作时间标准
许多脉冲星的空间位置
自行
距离
自转周期及导数
自转的初始相位等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参数都被精确测定。由于脉冲星能够同时提供时间信号和空间位置坐标
利用空间脉冲星网络的导航系统的开发研究受到重视。除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之外
空间飞行器导航的传统方法只在沿飞行器的视线方向提供高精度
且当太阳位于空间飞行器与地球中间时根本无法实现导航。安装在空间飞行器上的脉冲星导航系统能够实现飞行器的自主导航
能给出空间飞行器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三维坐标和飞行速度。射电脉冲星自主导航系统只适用于载荷量大的空间飞行器
而X射线脉冲星未来的适用范围可能非常广阔。讨论了脉冲星钟的模型和脉冲星导航系统的框架结构
介绍了脉冲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目前
已发现射电脉冲星约1750颗
X射线脉冲星50余颗。利用脉冲星钟模型能高精度地预报脉冲星脉冲到达太阳系质心的时间
即在任何时刻
脉冲星相当于太阳系质心的相位是可以预报的。在空间飞行器上测量脉冲星脉冲的到达时间(即脉冲星自转相位测量)所得到的相位与该脉冲星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相位(脉冲星钟预报的相位)之间的差值包含有空间飞行器的位置信息。通过空间飞行器上脉冲星导航系统对多颗脉冲星的计时观测(相位测量)
就能解算出观测时刻空间飞行器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位置坐标。指出脉冲星导航系统采用的脉冲星探测器的性能决定了脉冲星相位的测量精度
这也是影响空间飞行器位置解算精度的关键因素。脉冲星导航观测采用的原子钟如果足够稳定
则空间飞行器位置的算法可以简化。在脉冲星导航系统计时观测接近微秒(μs)量级时
脉冲星视差
Shapiro和Einstein延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对于这样的脉冲星导航系统开发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应该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