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首页
机构
成果
学者
登录
注册
登陆
×
验证码:
换一张
忘记密码?
记住我
×
校外用户登录
CAS IR Grid
机构
南海海洋研究所 [7]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5]
昆明动物研究所 [4]
地球化学研究所 [3]
植物研究所 [3]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3]
更多
采集方式
OAI收割 [40]
内容类型
期刊论文 [34]
学位论文 [4]
CNKI期刊论文 [1]
中文期刊论文 [1]
发表日期
2023 [1]
2019 [2]
2018 [2]
2015 [1]
2014 [3]
2013 [1]
更多
学科主题
地球化学 [1]
海洋科学 [1]
环境地球化学 [1]
环境科学::环境化学 [1]
生物科学::动物学 [1]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40条,第1-10条
帮助
条数/页: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排序方式:
请选择
题名升序
题名降序
发表日期升序
发表日期降序
提交时间升序
提交时间降序
作者升序
作者降序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防治:理念、技术与实践
期刊论文
OAI收割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卷号: 38, 期号: 12, 页码: 1924-1938
作者:
谢宝华
;
韩广轩
  |  
收藏
  |  
浏览/下载:14/0
  |  
提交时间:2024/01/26
入侵物种
防治
生态危害
生物多样性
刈割
翻耕
淹水
山东日照矿码头首次监测发现小花毛彩雀
期刊论文
OAI收割
植物检疫, 2019, 卷号: 33, 期号: 3, 页码: 69-71
作者:
于胜祥
;
杨洪娟
;
丁伟
;
夏常英
;
许为斌
  |  
收藏
  |  
浏览/下载:21/0
  |  
提交时间:2022/05/06
小花毛彩雀
玄参科
外来入侵
形态特征
生态危害
山东日照新截获大戟科外来植物——本氏巴豆
期刊论文
OAI收割
植物检疫, 2019, 卷号: 33, 期号: 4, 页码: 60-62
作者:
夏常英
;
范晓虹
;
李振宇
;
吴学学
;
裴紫馨
  |  
收藏
  |  
浏览/下载:33/0
  |  
提交时间:2022/05/06
大戟科
巴豆属
本氏巴豆
外来入侵
形态特征
生态危害
加强海洋微塑料的生态和健康危害研究 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期刊论文
OAI收割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期号: 10, 页码: 1003-1011
作者:
徐向荣
;
孙承君
  |  
收藏
  |  
浏览/下载:35/0
  |  
提交时间:2019/07/11
微塑料污染
海洋环境
生态和健康危害
风险管控
入侵性杂草——裸冠菊在中国内陆四川省的首次发现
期刊论文
OAI收割
植物检疫, 2018, 卷号: 32, 期号: 03, 页码: 73-75
作者:
鲁昕
;
阳小成
;
彭书明
;
高天刚
;
胡国雄
  |  
收藏
  |  
浏览/下载:57/0
  |  
提交时间:2022/04/26
裸冠菊
入侵植物
四川省
生态危害
形态特征
防控
5·12汶川大地震后涪江绵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环境保护科学, 2015, 卷号: 41, 期号: 5, 页码: 142-146
作者:
章熙锋
;
唐家良
;
薛菲
;
王芮
;
申东
收藏
  |  
浏览/下载:42/0
  |  
提交时间:2016/12/06
沉积物
重金属
涪江
内梅罗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天津市典型河网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环境工程学报, 2014, 卷号: 1, 期号: 6, 页码: 2174-2180
唐文忠
;
王立硕
;
张文强
;
单保庆
收藏
  |  
浏览/下载:19/0
  |  
提交时间:2015/04/02
河网区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洋河流域万全段重金属污染风险及控制对策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环境科学, 2014, 卷号: 1, 期号: 2, 页码: 719-726
谭冰
;
王铁宇
;
朱朝云
;
李奇锋
;
徐笠
;
吕永龙
收藏
  |  
浏览/下载:44/0
  |  
提交时间:2015/04/02
水体
沉积物
洋河流域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风险管理
中国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及趋势评述
期刊论文
OAI收割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期号: 11, 页码: 1435-1443
李新荣
;
赵洋
;
回嵘
;
苏洁琼
;
高艳红
收藏
  |  
浏览/下载:76/0
  |  
提交时间:2015/11/18
干旱荒漠地区
内陆河生态恢复
土壤生境恢复
风沙危害
人工植被重建与恢复
生态水文过程
V2O5/TiO2催化剂催化氧化氯代芳烃的机理研究
学位论文
OAI收割
硕士: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王健
收藏
  |  
浏览/下载:94/0
  |  
提交时间:2014/06/26
在工业烟气中
高氯代苯
当NH3-SCR反应与氯苯催化氧化共存时
(2)V2O5/TiO2催化剂催化氯苯的作用机理为:a氯苯发生亲核取代
b表面酚盐物种进一步氧化成邻苯二酚盐和对苯二酚盐物种
c苯二酚盐物种进一步氧化形成苯醌
d苯醌发生分解
(3)O2浓度提高有利于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
向氯苯催化体系中引入NH3-SCR反应后
NH3与氯苯之间发生竞争吸附
氯苯
催化
SCR
机理
常见的氯代芳烃污染物有氯苯
多氯联苯和二恶英可归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探索了其影响氯苯催化反应的过程和机制。 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1)V2O5/TiO2催化剂对苯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表面酚盐物种
即环状结构得到破坏形成马来酸
H2O的引入对催化反应有抑制作用
NO的存在对氯苯催化有促进作用
导致氯苯催化转化率下降。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V2O5/TiO2催化剂在工业烟气催化降解氯代芳烃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V2O5/TiO2
氯酚
虽然含量低
苯酚
醋酸以及醛类物质
促进作用来源于NO与催化剂作用形成的表面NO2物种和硝酸盐物种
多氯联苯以及二恶英。其中
但毒性巨大
氯苯
并进一步氧化生成CO
但由于高温时催化剂表面硝酸盐物种减少使这种促进作用变得微弱
氯苯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
CO2
1
污染生态环境。 催化氧化法是去除工业烟气中氯代芳烃污染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使用V2O5/TiO2催化剂
3-二氯苯和1
H2O和HCl最终完成氯苯的催化氧化过程
2二氯苯和1
针对苯
3
3-二氯苯符合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定义
苯酚
5-三氯苯催化氧化机制是类似的
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氯苯
Cl官能团数量增加
1
催化反应活性降低
3-二氯苯
1
3
5-三氯苯进行了活性评价和原位红外研究
提出了氯代芳烃催化降解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并对苯环上不同官能团以及Cl官能团数量对于催化过程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探索。另外
研究了烟气中复杂组分对氯苯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