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首页
机构
成果
学者
登录
注册
登陆
×
验证码:
换一张
忘记密码?
记住我
×
校外用户登录
CAS IR Grid
机构
国家授时中心 [8]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4]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3]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 [2]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 [1]
理论物理研究所 [1]
更多
采集方式
OAI收割 [22]
内容类型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9]
学位论文 [1]
发表日期
2019 [2]
2014 [1]
2009 [2]
2008 [2]
2005 [4]
2001 [3]
更多
学科主题
科技史 [2]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22条,第1-10条
帮助
条数/页: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排序方式:
请选择
题名升序
题名降序
提交时间升序
提交时间降序
作者升序
作者降序
发表日期升序
发表日期降序
深思科学的作用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科学与社会, 2019, 卷号: 9, 期号: 1, 页码: 23-25
作者:
吕永龙
  |  
收藏
  |  
浏览/下载:26/0
  |  
提交时间:2020/06/03
科学的作用
科学的发展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期刊论文
OAI收割
农业机械学报, 2019, 期号: 11, 页码: 312-322
作者:
田义超
;
白晓永
;
黄远林
;
张强
;
陶进
;
张亚丽
  |  
收藏
  |  
浏览/下载:48/0
  |  
提交时间:2020/09/01
以赤水河流域2000、2010、2015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土壤类型、地质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固碳释氧模型、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以及in Vest水源涵养模型定量评估了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同时采用生态补偿计量模型计算了流域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额度,确定了流域的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优先级别。结果表明:2000—2015年赤水河流域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土壤保持价值量以及水源涵养价值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倒"v"形结构。固碳释氧价值由2000年的4 279. 3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4 520. 16元/(Hm~2·a),随后下降到2015年的4 409. 69元/(Hm~2·a)
土壤保持价值量由2000年的95. 11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144. 45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89. 03元/(Hm~2·a)
水源涵养价值量由2000年的23 938. 1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35 232. 99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20 167. 41元/(Hm~2·a)。喀斯特地区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增加的速度是非喀斯特地区的4. 35倍,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持价值量和水源涵养价值量的下降速度分别是非喀斯特地区的1. 28倍和1. 59倍。流域多年平均生态补偿价值为4 626. 29元/(Hm~2·a),生态补偿价值总量为76. 23亿元,流域下游补偿价值量最大,而上游地区补偿价值量较小。流域上游地区的喀斯特地区以及下游的原始森林地区属于典型的生态输出地区,应优先得到补偿,而经济发达的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应率先进行生态支付,属于典型的生态消费区。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的基于价值当量的生态补偿模型相比,在栅格像元尺度上量化了流域不同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可为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补偿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卢德维克·弗莱克研究
学位论文
OAI收割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4
作者:
夏钊
  |  
收藏
  |  
浏览/下载:28/0
  |  
提交时间:2022/07/15
卢德维克·弗莱克
弗莱克复兴
思维风格
思维集体
思维限制
科学进步
《一个科学事实的起源和发展》
时间频率科学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
会议论文
OAI收割
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 中国四川成都, 2009-10-22
王燕平
;
董绍武
;
袁海波
收藏
  |  
浏览/下载:41/0
  |  
提交时间:2012/10/19
时间
频率
科学数据库|Abstract
本文概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建设"时间频率科学数据库及其共享平台"的出发点
背景
优势及建设和应用方法。时频科学数据库的建设立足于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我国标准时间
标准频率守时系统和授时系统
首先需对授时中心长期积累的文件形式时频科学数据进行整理导入数据库
通过互联网提供共享查询下载服务
开展科学研究。这项工作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时频数据库方面建设的空白
而且使科学数据的价值得到了真正体现
必将促进我国时频科学的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关于闰秒及UTC未来问题的讨论
会议论文
OAI收割
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 中国广西桂林, 2008-12-01
董绍武
;
吴海涛
收藏
  |  
浏览/下载:31/0
  |  
提交时间:2012/10/19
天文时
原子时
闰秒
UTC|Abstract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时间经历了从天文时到原子时的发展和转变。也因为认识的局限和当时技术的限制
使时间的定义和本身的品质在日后的使用中出现了值得商榷和修订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国际标准时间UTC的定义
发展以及当前国际上对未来时间标准的讨论和争议。
科学的国家化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社会科学论坛, 2005, 期号: 12, 页码: 5-18
作者:
张藜
收藏
  |  
浏览/下载:45/0
  |  
提交时间:2012/07/19
国家与科学
科学的国家化
中国现代科学发展机制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科学文化评论, 2005, 卷号: 2, 期号: 2, 页码: 60-75
作者:
袁江洋
收藏
  |  
浏览/下载:50/0
  |  
提交时间:2012/07/19
科学计量学
汤浅现象
科学中心
世界科学的历时发展
《科学时间表》
脉冲星时间标准观测研究进展
会议论文
OAI收割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 中国西安, 2005
杨廷高
;
仲崇霞
收藏
  |  
浏览/下载:25/0
  |  
提交时间:2012/10/19
毫秒脉冲星
脉冲星时
脉冲星计时阵|Abstract
介绍了脉冲星时间标准观测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讨论了脉冲星在守时中的应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综合脉冲星时频率稳定度达到与地球时TT(BIPM)可比的水平。详细介绍了脉冲星计时阵的现状
今后发展及其科学目标。对我国大科学装置500m口径球反射面射电望远镜(FAST)和国际上的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SKA)
将来在脉冲星时间标准观测研究方面的可能贡献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