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机构
采集方式
内容类型
发表日期
学科主题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21条,第1-10条 帮助

条数/页: 排序方式:
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中甲壳素制备及功能化研究 学位论文  OAI收割
: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作者:  
冯咪
  |  收藏  |  浏览/下载:80/0  |  提交时间:2020/06/17
从废弃虾蟹壳提取的甲壳素,可用于医药、农业及纺织等领域,实现废弃资源回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甲壳素及其功能化产品的制备工艺,需要大量酸碱溶液及有机溶剂,流程长,水耗大,污染大,已逐渐被淘汰。离子液体具有极低的蒸汽压、良好的热稳定性、可设计的结构及丰富的氢键网络等特点,为甲壳素制备及功能化提供了新选择。目前离子液体中甲壳素的制备及功能化研究尚少,且存在成本高、水耗大及离子液体难循环等问题。此外,尚无有关直接从虾蟹壳制备甲壳素功能化产物的报道。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论文以虾壳为原料,开展基于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中的甲壳素、以及甲壳素/zn复合物、o-酰化甲壳素等功能化甲壳素制备的基础研究,为废弃虾壳的直接转化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无机盐水溶液-咪唑离子液体体系中甲壳素的制备。在此体系中,无机盐水溶液通过离子交换去除碳酸钙,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通过氢键作用去除蛋白质及引入的杂质镍,从而制得甲壳素。考察了无机盐种类、实验温度对除钙的影响,以及实验温度、料液比对除蛋白及杂质镍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壳粉依次与niso4水溶液(20 Wt%)、[Bmim]Cl在130 °c反应24 H,可得到纯度为98.8 Wt%的甲壳素。由此可见,离子交换可以去除虾壳中碳酸钙,同时负载金属盐,为甲壳素/金属复合物制备提供新思路。(2)磷酸酯类离子液体-无机盐水溶液体系中甲壳素/zn复合物的制备。首先利用磷酸酯类离子液体去除虾壳中蛋白质,随后利用zn(Oac)2·2h2o水溶液去除碳酸钙同时负载锌,得到甲壳素/zn复合物。考察了磷酸酯类离子液体种类、实验温度、料液比、实验时间对除蛋白的影响,以及zn(Oac)2·2h2o水溶液浓度、实验时间、温度对除钙及负载锌的影响,初步评价了离子液体循环使用性能、甲壳素/zn复合物对pet醇解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30 °c条件下,虾壳粉依次与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甲酯([Emim][Dmp])、zn(Oac)2·2h2o水溶液(20 Wt%)反应24 H,得到纯度为99.1 Wt%,锌含量为13.4 Wt%的甲壳素/zn复合物  所用[Emim][Dmp]循环使用五次时,仍保持原有除蛋白质能力  所得甲壳素/zn复合物,甲壳素构型为α,锌离子为znCo3/zn(Oh)2,其对pet醇解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由此可见,不同离子液对虾壳中蛋白质、甲壳素优先溶解能力不同。(3)金属低共熔溶剂水溶液中甲壳素/zn复合物的制备。基于以上研究思路,设计合成金属低共熔溶剂尿素/zn(Oac)2·2h2o(u-zn),其水溶液同时具备除钙、除蛋白及负载金属功能,实现了从虾壳一步制备甲壳素/zn复合物的目的。考察了u-zn水溶液浓度、料液比、实验时间及温度对产物纯度及锌负载量的影响,测试了甲壳素/zn复合物的抗菌效果,探究了u-zn水溶液与虾壳中各组分相互作用,揭示了碳酸钙去除、锌负载及蛋白质去除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虾壳粉与u-zn(30 Wt%)在130 °c反应24 H,可得纯度为97.2 Wt%、锌含量为34.7 Wt%的甲壳素/zn复合物,其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甲壳素/zn复合物中甲壳素构型保持为α,其聚合度高于甲壳素标样,锌离子以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的形式存在。机理研究证实,配位能力较高的锌离子与虾壳中钙离子交换,原位形成碳酸锌,然后水解为碱式碳酸锌,释放co2  虾壳中蛋白质分子被包裹于水溶液中的u-zn簇内,溶解于其中,从而去除。由此可见,u-zn水溶液的离子交换能力及聚集作用,是甲壳素/zn复合物形成的主要原因。(4)酸性低共熔溶剂中酰化甲壳素的制备。延续多功能低共熔溶剂设计的理念,设计合成11种氯化胆碱-有机酸低共熔溶剂,同时具备除钙、除蛋白、及酰化的能力,实现从虾壳一步制备酰化甲壳素的目的。考察了低共熔溶剂种类、实验温度、实验时间、料液比及水含量对酰化甲壳素纯度及酰化度的影响,评价了酸性低共熔溶剂的循环性能,测试了酰化甲壳素的抗菌及抗肿瘤效果,探究了低共熔溶剂与虾壳各组分的相互作用,明确了虾壳中碳酸钙去除、蛋白质去除及甲壳素酰化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虾壳粉与氯化胆碱/dl-苹果酸(1:2,chcl 1/dl-mal 2)在150 °c条件下反应3 H,得到了纯度为98.6 wt%,酰化度为0.46的o-苹果酸酰化甲壳素,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神经胶质瘤c6细胞系表现出一定抑制效果。结构分析确定,所得产物确实为o-酰化甲壳素,且其相对分子质量折合计算后高于甲壳素标样。机理研究证实,在此体系中,虾壳中碳酸钙与酸性低共熔溶剂游离出的h+反应,形成水溶性有机酸盐,同时释放co2,形成绵密气泡  虾壳中一部分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降解为可溶于水的氨基酸,另一部分蛋白质与低共熔溶剂形成氢键作用,溶解于其中,转变为水溶性蛋白  甲壳素结构被低共熔溶剂撑开,反应活性提高,在h+催化下与低共熔溶剂反应,从而生成酰化甲壳素。由此可见,所用低共熔溶剂的酸度、氢键形成能力是o-酰化甲壳素生成的主要原因。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期刊论文  OAI收割
农业机械学报, 2019, 期号: 11, 页码: 312-322
作者:  
田义超;  白晓永;  黄远林;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  收藏  |  浏览/下载:40/0  |  提交时间:2020/09/01
以赤水河流域2000、2010、2015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土壤类型、地质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固碳释氧模型、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以及in Vest水源涵养模型定量评估了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同时采用生态补偿计量模型计算了流域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额度,确定了流域的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优先级别。结果表明:2000—2015年赤水河流域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土壤保持价值量以及水源涵养价值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倒"v"形结构。固碳释氧价值由2000年的4 279. 3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4 520. 16元/(Hm~2·a),随后下降到2015年的4 409. 69元/(Hm~2·a)  土壤保持价值量由2000年的95. 11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144. 45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89. 03元/(Hm~2·a)  水源涵养价值量由2000年的23 938. 1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35 232. 99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20 167. 41元/(Hm~2·a)。喀斯特地区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增加的速度是非喀斯特地区的4. 35倍,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持价值量和水源涵养价值量的下降速度分别是非喀斯特地区的1. 28倍和1. 59倍。流域多年平均生态补偿价值为4 626. 29元/(Hm~2·a),生态补偿价值总量为76. 23亿元,流域下游补偿价值量最大,而上游地区补偿价值量较小。流域上游地区的喀斯特地区以及下游的原始森林地区属于典型的生态输出地区,应优先得到补偿,而经济发达的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应率先进行生态支付,属于典型的生态消费区。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的基于价值当量的生态补偿模型相比,在栅格像元尺度上量化了流域不同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可为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补偿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大洋海山及其生态环境特征研究进展 CNKI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18
作者:  
马骏;  宋金明;  李学刚;  李宁;  王启栋
  |  收藏  |  浏览/下载:3/0  |  提交时间:2024/12/18
夏季石灰土CO2昼夜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生态学杂志, 2018, 期号: 11, 页码: 3315-3322
作者:  
付玉聪;   郎赟超;   王忠军;   李思亮;   丁虎
  |  收藏  |  浏览/下载:33/0  |  提交时间:2019/06/14
土壤呼吸是土壤释放co2的过程,土壤co2动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核算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喀斯特地区石灰土为对象,利用红外传感器(vaisala Gmp252)和自动装置高频次观测手段,测定了夏季土壤co2浓度和表观土壤呼吸速率(即土壤表面co2通量)的昼夜动态变化及其对集中降雨的响应特征,并分析了土壤co2浓度、表观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co2浓度的昼夜变化总体上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正午(12:00—13:00)。此外,土壤co2浓度在集中降雨过程中呈"v"字型快速响应特征。土壤co2浓度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而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石灰土偏碱性的环境使降雨时充填于土壤孔隙的水体中hco3-、co32-及co2的平衡对土壤co2浓度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表观土壤呼吸速率的整体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和co2浓度变化一致,但前二者的变化与co2浓度相比略为滞后。表观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相关,而与土壤co2浓度的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温度和湿度可以解释45%的表观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因此,集中降雨影响下的石灰土表观土壤呼吸在短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主要受降雨、温湿度等环境因子影响下的土壤co2与空气交换过程的控制。  
微藻异养化培养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OAI收割
海洋科学, 2012, 期号: 2, 页码: 136-142
周文俊; 郑立; 韩笑天
收藏  |  浏览/下载:24/0  |  提交时间:2013/09/27
系统时间的互操作方法研究 会议论文  OAI收割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中国上海, 2011
李孝辉; 许龙霞; 张慧君; 薛艳荣
收藏  |  浏览/下载:17/0  |  提交时间:2012/10/19
多模导航  系统时间  算法  互操作性|Abstract  系统时间的互操作性要求能使用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在分析系统时间偏差在用户端的表现形式的基础上  研究了目前的两种系统时差处理方法  在开阔环境中  用户级处理方法要好于系统级处理方法  但在遮挡环境中  由于观测卫星的几何精度因子不好导致用户级处理方法的性能下降。针对用户级处理方法的局限性  提出系统时间偏差辅助导航算法  在观测卫星几何结构不好时  将系统时间偏差的外推值作为已知量  通过减少未知数个数来提高定位精度  并用仿真实验对这种方法进行验证  证明系统时差辅助导航方法在提高可用性和该善定位精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广域加权伪距差分对星历误差和电离层误差的改正方法研究 会议论文  OAI收割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中国上海, 2011
薛艳荣; 许龙霞; 李孝辉
收藏  |  浏览/下载:33/0  |  提交时间:2012/10/19
伪距差分  加权  广域  星历误差  电离层误差  精度|Abstract  伪距差分是一种重要的差分方法  但伪距差分精度随用户与基准站距离的增加而下降。提出广域加权伪距差分的方法。在中国区域内建6个伪距差分基准站  用户选用其附近的几个基准站的伪距改正数据  加权以后作为其伪距改正量使用  可以实现广域的高精度伪距差分。研究了权与基准站的选取方法  用仿真试验对这种方法进行了验证  分析了六个基准站  五个基准站  四个基准站和三个基准站数据加权方法对星历误差和电离层误差的改正情况  仿真结果表明  使用距离用户最近的三个基准站的伪距观测误差进行加权修正效果最好  在整个中国区域内  能实现精度优于0.5米的伪距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