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首页
机构
成果
学者
登录
注册
登陆
×
验证码:
换一张
忘记密码?
记住我
×
校外用户登录
CAS IR Grid
机构
海洋研究所 [20]
过程工程研究所 [4]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3]
上海药物研究所 [2]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 [1]
更多
采集方式
OAI收割 [35]
内容类型
专利 [20]
期刊论文 [9]
学位论文 [4]
会议论文 [2]
发表日期
2019 [1]
2014 [1]
2013 [3]
2012 [4]
2011 [5]
2010 [4]
更多
学科主题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35条,第1-10条
帮助
条数/页: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排序方式:
请选择
题名升序
题名降序
发表日期升序
发表日期降序
提交时间升序
提交时间降序
作者升序
作者降序
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中甲壳素制备及功能化研究
学位论文
OAI收割
: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作者:
冯咪
  |  
收藏
  |  
浏览/下载:80/0
  |  
提交时间:2020/06/17
从废弃虾蟹壳提取的甲壳素,可用于医药、农业及纺织等领域,实现废弃资源回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甲壳素及其功能化产品的制备工艺,需要大量酸碱溶液及有机溶剂,流程长,水耗大,污染大,已逐渐被淘汰。离子液体具有极低的蒸汽压、良好的热稳定性、可设计的结构及丰富的氢键网络等特点,为甲壳素制备及功能化提供了新选择。目前离子液体中甲壳素的制备及功能化研究尚少,且存在成本高、水耗大及离子液体难循环等问题。此外,尚无有关直接从虾蟹壳制备甲壳素功能化产物的报道。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论文以虾壳为原料,开展基于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中的甲壳素、以及甲壳素/zn复合物、o-酰化甲壳素等功能化甲壳素制备的基础研究,为废弃虾壳的直接转化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无机盐水溶液-咪唑离子液体体系中甲壳素的制备。在此体系中,无机盐水溶液通过离子交换去除碳酸钙,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通过氢键作用去除蛋白质及引入的杂质镍,从而制得甲壳素。考察了无机盐种类、实验温度对除钙的影响,以及实验温度、料液比对除蛋白及杂质镍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壳粉依次与niso4水溶液(20 Wt%)、[Bmim]Cl在130 °c反应24 H,可得到纯度为98.8 Wt%的甲壳素。由此可见,离子交换可以去除虾壳中碳酸钙,同时负载金属盐,为甲壳素/金属复合物制备提供新思路。(2)磷酸酯类离子液体-无机盐水溶液体系中甲壳素/zn复合物的制备。首先利用磷酸酯类离子液体去除虾壳中蛋白质,随后利用zn(Oac)2·2h2o水溶液去除碳酸钙同时负载锌,得到甲壳素/zn复合物。考察了磷酸酯类离子液体种类、实验温度、料液比、实验时间对除蛋白的影响,以及zn(Oac)2·2h2o水溶液浓度、实验时间、温度对除钙及负载锌的影响,初步评价了离子液体循环使用性能、甲壳素/zn复合物对pet醇解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30 °c条件下,虾壳粉依次与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甲酯([Emim][Dmp])、zn(Oac)2·2h2o水溶液(20 Wt%)反应24 H,得到纯度为99.1 Wt%,锌含量为13.4 Wt%的甲壳素/zn复合物
所用[Emim][Dmp]循环使用五次时,仍保持原有除蛋白质能力
所得甲壳素/zn复合物,甲壳素构型为α,锌离子为znCo3/zn(Oh)2,其对pet醇解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由此可见,不同离子液对虾壳中蛋白质、甲壳素优先溶解能力不同。(3)金属低共熔溶剂水溶液中甲壳素/zn复合物的制备。基于以上研究思路,设计合成金属低共熔溶剂尿素/zn(Oac)2·2h2o(u-zn),其水溶液同时具备除钙、除蛋白及负载金属功能,实现了从虾壳一步制备甲壳素/zn复合物的目的。考察了u-zn水溶液浓度、料液比、实验时间及温度对产物纯度及锌负载量的影响,测试了甲壳素/zn复合物的抗菌效果,探究了u-zn水溶液与虾壳中各组分相互作用,揭示了碳酸钙去除、锌负载及蛋白质去除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虾壳粉与u-zn(30 Wt%)在130 °c反应24 H,可得纯度为97.2 Wt%、锌含量为34.7 Wt%的甲壳素/zn复合物,其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甲壳素/zn复合物中甲壳素构型保持为α,其聚合度高于甲壳素标样,锌离子以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的形式存在。机理研究证实,配位能力较高的锌离子与虾壳中钙离子交换,原位形成碳酸锌,然后水解为碱式碳酸锌,释放co2
虾壳中蛋白质分子被包裹于水溶液中的u-zn簇内,溶解于其中,从而去除。由此可见,u-zn水溶液的离子交换能力及聚集作用,是甲壳素/zn复合物形成的主要原因。(4)酸性低共熔溶剂中酰化甲壳素的制备。延续多功能低共熔溶剂设计的理念,设计合成11种氯化胆碱-有机酸低共熔溶剂,同时具备除钙、除蛋白、及酰化的能力,实现从虾壳一步制备酰化甲壳素的目的。考察了低共熔溶剂种类、实验温度、实验时间、料液比及水含量对酰化甲壳素纯度及酰化度的影响,评价了酸性低共熔溶剂的循环性能,测试了酰化甲壳素的抗菌及抗肿瘤效果,探究了低共熔溶剂与虾壳各组分的相互作用,明确了虾壳中碳酸钙去除、蛋白质去除及甲壳素酰化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虾壳粉与氯化胆碱/dl-苹果酸(1:2,chcl 1/dl-mal 2)在150 °c条件下反应3 H,得到了纯度为98.6 wt%,酰化度为0.46的o-苹果酸酰化甲壳素,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神经胶质瘤c6细胞系表现出一定抑制效果。结构分析确定,所得产物确实为o-酰化甲壳素,且其相对分子质量折合计算后高于甲壳素标样。机理研究证实,在此体系中,虾壳中碳酸钙与酸性低共熔溶剂游离出的h+反应,形成水溶性有机酸盐,同时释放co2,形成绵密气泡
虾壳中一部分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降解为可溶于水的氨基酸,另一部分蛋白质与低共熔溶剂形成氢键作用,溶解于其中,转变为水溶性蛋白
甲壳素结构被低共熔溶剂撑开,反应活性提高,在h+催化下与低共熔溶剂反应,从而生成酰化甲壳素。由此可见,所用低共熔溶剂的酸度、氢键形成能力是o-酰化甲壳素生成的主要原因。
吡啶双亚胺酰氯Ni(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合成液体聚丁二烯
期刊论文
OAI收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 卷号: 35, 期号: 6, 页码: 1336-1342
刘恒
;
刘李
;
王凤
;
贾翔宇
;
白晨曦
;
张春雨
;
张学全
收藏
  |  
浏览/下载:32/0
  |  
提交时间:2015/12/15
吡啶双亚胺酰氯
镍配合物
1
3-丁二烯聚合
进行凡纳滨对虾家系鉴定的多重微卫星鉴定体系及应用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310340730.1, 申请日期: 2013-12-25, 公开日期: 2013-12-25
作者:
相建海
;
于洋
收藏
  |  
浏览/下载:41/0
  |  
提交时间:2014/08/04
进行凡纳滨对虾家系鉴定的多重微卫星鉴定体系
包括多重微卫星引物体系
其特征在于:使用多态性高的LvM1‑LvM15共15对微卫星引物构成两个多重微卫星引物体系
所述的两个多重微卫星引物体系如下:1)多重微卫星引物体系1的引物序列和荧光标记组合为:LvM1F:6‑FAM(羧基荧光素)‑5’‑GATGACCTGCCTTTCTCTGC‑3’LvM1R:5’‑GGGAGAGATGATGGGAAGAAG‑3’LvM2F:ROX(羧基X罗丹明)‑5’‑ATGGCACAAATAGGATCTTG‑3’LvM2R:5’‑GACTGGAAGAGCACTGATTC‑3’LvM3F:HEX(六氯荧光素)‑5’‑ATACGAAACACCCCATCCC‑3’LvM3R:5’‑GTGGTCTTACCTCGTGGCTC‑3’LvM4F:TAMRA(羧基四甲基罗丹明)‑5’‑AGCACCTAGCACTTGCTGAAC‑3’LvM4R:5’‑AGAGACTCACATCCTCATCCTC‑3’LvM5F:6‑FAM(羧基荧光素)‑5’‑CATTGAAAACGGAATCCTCG‑3’LvM5R:5’‑GATATTCCCATCAACACAGCG‑3’LvM6F:ROX(羧基X罗丹明)‑5’‑CACCAAAACGAACGAAACG‑3’LvM6R:5’‑GGATAAAAACGAATTGTATACCG‑3’LvM7F:HEX(六氯荧光素)‑5’‑GAGAGCAAATAAGAAAGGGC‑3’LvM7R:5’‑AGGATGCAAATGATAACGAG‑3’LvM8F:TAMRA(羧基四甲基罗丹明)‑5’‑GGCACACTGTTTAGTCCTCG‑3’LvM8R:5’‑CGAACAGAATGGCAGAGGAG‑3’LvM9F:6‑FAM(羧基荧光素)‑5’‑CCCGACTTGGCTTTTAGTTG‑3’LvM9R:5’‑GAGATTGCTATCCTCGGCTG‑3’LvM10F:ROX(羧基X罗丹明)‑5’‑GATCCTGCGAGTCACTTTATCTC‑3’LvM10R:5’‑TTTATTGCGTATCCCAGAAGC‑3’2)多重微卫星引物体系2的引物和荧光标记组合如下:LvM11F:6‑FAM(羧基荧光素)‑5’‑CCGCCATCATCATCAACA‑3’LvM11R:5’‑TCATTCGGGTTCGAGACTC‑3’LvM12F:ROX(羧基X罗丹明)‑5’‑GATCATTCGCCCCTCTTTTT‑3’LvM12R:5’‑ATCTACGGTTCGAGAGCAGA‑3’LvM13F:HEX(六氯荧光素)‑5’‑GGACTCACACTTCTGGTTC‑3’LvM13R:5’‑GGCTGCACCTTGTAAGTC‑3’LvM14F:TAMRA(羧基四甲基罗丹明)‑5’‑TATGCTCGTTCCCTTTGCTT‑3’LvM14R:5’‑TTGAAGGAAAAGTGTTGGGG‑3’LvM15F:6‑FAM(羧基荧光素)‑5’‑ACTAGTGGATCTGTCTATTCAT‑3’LvM15R:5’‑ATACCCACCCATGCATGTTA‑3’。
一种制备α-Fe2O3纳米球的方法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210323134.8, 申请日期: 2013-05-01, 公开日期: 2013-05-01
作者:
邢荣娥
;
于华华
;
李鹏程
;
秦玉坤
收藏
  |  
浏览/下载:47/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制备α‑Fe2O3纳米球的方法
其中
2)将上述微波处理后产物自然冷却后离心
其特征在于:1)以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为铁源
六水合三氯化铁与尿素摩尔比为1:1‑1.5
所得沉淀采用乙醇和水进行交替洗涤
尿素(CO(NH2)2)为氢氧根离子引发剂
铁源浓度为1.0‑1.5mol/L
洗涤后干燥
将铁源与引发剂利用超声溶解于甘油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中
甘油和水体积比为1:2‑9
即得平均直径300‑500nm
而后置于密闭条件下进行微波处理
整体结构由尺寸约20‑50nm的棒状纳米亚单元构成的α‑Fe2O3纳米球。
在130‑150℃进行微波处理20‑50min
V2O5/TiO2催化剂催化氧化氯代芳烃的机理研究
学位论文
OAI收割
硕士: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王健
收藏
  |  
浏览/下载:95/0
  |  
提交时间:2014/06/26
在工业烟气中
高氯代苯
当NH3-SCR反应与氯苯催化氧化共存时
(2)V2O5/TiO2催化剂催化氯苯的作用机理为:a氯苯发生亲核取代
b表面酚盐物种进一步氧化成邻苯二酚盐和对苯二酚盐物种
c苯二酚盐物种进一步氧化形成苯醌
d苯醌发生分解
(3)O2浓度提高有利于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
向氯苯催化体系中引入NH3-SCR反应后
NH3与氯苯之间发生竞争吸附
氯苯
催化
SCR
机理
常见的氯代芳烃污染物有氯苯
多氯联苯和二恶英可归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探索了其影响氯苯催化反应的过程和机制。 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1)V2O5/TiO2催化剂对苯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表面酚盐物种
即环状结构得到破坏形成马来酸
H2O的引入对催化反应有抑制作用
NO的存在对氯苯催化有促进作用
导致氯苯催化转化率下降。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V2O5/TiO2催化剂在工业烟气催化降解氯代芳烃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V2O5/TiO2
氯酚
虽然含量低
苯酚
醋酸以及醛类物质
促进作用来源于NO与催化剂作用形成的表面NO2物种和硝酸盐物种
多氯联苯以及二恶英。其中
但毒性巨大
氯苯
并进一步氧化生成CO
但由于高温时催化剂表面硝酸盐物种减少使这种促进作用变得微弱
氯苯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
CO2
1
污染生态环境。 催化氧化法是去除工业烟气中氯代芳烃污染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使用V2O5/TiO2催化剂
3-二氯苯和1
H2O和HCl最终完成氯苯的催化氧化过程
2二氯苯和1
针对苯
3
3-二氯苯符合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定义
苯酚
5-三氯苯催化氧化机制是类似的
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氯苯
Cl官能团数量增加
1
催化反应活性降低
3-二氯苯
1
3
5-三氯苯进行了活性评价和原位红外研究
提出了氯代芳烃催化降解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并对苯环上不同官能团以及Cl官能团数量对于催化过程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探索。另外
研究了烟气中复杂组分对氯苯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
一种适用于海洋环境钢铁工程材料的杀菌防腐锌镀层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210189394.0, 申请日期: 2012-10-31, 公开日期: 2012-10-31
作者:
翟晓凡
;
段继周
收藏
  |  
浏览/下载:39/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适用于海洋环境钢铁工程材料的杀菌防腐锌镀层
其特征在于:镀液由4
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和镀液体系混合
其中
镀液体系中中有机杀生剂浓度为1?5mmol/L。
自组装钴基金属氧化物微/纳米材料对氯代芳烃的降解研究
学位论文
OAI收割
博士,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林世静
收藏
  |  
浏览/下载:88/0
  |  
提交时间:2014/05/07
微/纳米材料
四氧化三钴
钴铈复合氧化物
1
2
4-三氯苯
催化降解
Micro/nanomaterial
Co3O4
Co3O4–CeO2 composite oxide
1
2
4-Trichlorobenzene
Catalytic degradation
一种环境友好型噻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110341822.2, 申请日期: 2012-03-14, 公开日期: 2012-03-14
李伟华
;
白雪
;
曹锟
;
孙丛涛
;
侯保荣
收藏
  |  
浏览/下载:34/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环境友好型噻唑类化合物
b
c
d
其特征在于:所述噻唑类化合物为:a
(5?甲基?[1
(5?甲基?[1
(5?甲基?[1
(5?甲基?[1
3
3
3
3
4]噻二唑?2?巯基)?乙酸(2噻吩)?酰肼
4]噻二唑?2?巯基)?乙酸(2呋喃)?酰肼
4]噻二唑?2?巯基)?乙酸苄基?酰肼
4]噻二唑?2?巯基)?乙酸(2?氯苄基)?酰肼
结构式为:FSA00000604154000011.tif
一种三氮唑类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110205734.X, 申请日期: 2012-01-25, 公开日期: 2012-01-25
李伟华
;
白雪
;
孟彩云
;
侯保荣
收藏
  |  
浏览/下载:19/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三氮唑类杂环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三氮唑类杂环化合物为4?[(2?氯苄基)氨基]?5?p?甲苯?4H?[1
2
4]三唑?3?巯基
结构式为:FSA00000542331000011.tif
一种查尔霉素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110080565.1, 申请日期: 2011-10-19, 公开日期: 2011-10-19
丁玲
;
秦松
;
李富超
;
张伟杰
;
哈特穆特·拉赤
收藏
  |  
浏览/下载:34/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查尔霉素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中链霉菌M491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
2)摇床培养:将上述培养的0.5?1.0cm2带有孢子丝的琼脂块接种到200?250ml豆粉液体培养基
3)萃取:将上述发酵液用有机溶剂浸提3?4次
4)纯化:将粗提物经硅胶柱层析
组分4经浓硫酸/茴香醛显色待含棕黄色的条带
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操作:1)固体培养:将海洋链霉菌M491接种于M2+固体培养基
保藏编号为:CGMCC?No.2446
在28?35℃温度以110?130rpm的转速下进行摇床培养4?5天后
合并有机相浓缩得粗提物
以1?3L二氯甲烷
再将组分4经硅胶柱层析以二氯甲烷/7%甲醇进行梯度洗脱
在28?30℃下培养直至长出青灰色的孢子
待用
2?4L二氯甲烷/2%甲醇
待以展开剂为二氯甲烷/10%甲醇时Rf=0.22?0.24处
1?3L二氯甲烷/5%甲醇
分离得到式二化合物
1?3L二氯甲烷/10%甲醇梯度进行洗脱
在Rf=0.25?0.27分离得到式三化合物。
流速为8?11mL/min
将所得组分3经浓硫酸/茴香醛显色待含棕黄色的条带
经葡聚糖层析后
在展开剂为二氯甲烷/10%甲醇时Rf=0.50?0.52分离得到式一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