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虚拟监控遥操作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赵晓光1,2
答辩日期200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授予地点沈阳
导师赵经伦 ; 戴炬
关键词水下机器人 虚拟遥操作 机器人监控控制 模糊导航控制 虚拟现实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其他题名A Research of Virtual Supervisory and Tel-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Underwater Robot
英文摘要随着海洋科学考察和水下工程的日益增多,人类的研究趋势不断地向海洋深处发展。然而,水下环境与陆地和空间环境相比更加恶劣,对人类的威胁更大,因此水下机器人作为人的替代者,正在越来越多地在实际水下操作中应用。传统的水下机器人是采用主从遥操作控制,陆地上或母船上的操作员借助水下摄像机观察机器人的工作情况,通过主手或操纵杆操纵机器人,这种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水下作业的需要,所以研制具有高效率、高操作精度的水下机器人系统成为当今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研究项目“虚拟监控遥操作水下机器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下机器人检查海底石油钻井平台导管架焊缝的实际工作为背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水下机器人实验系统,详细研究了虚拟遥操作控制、机器人监控控制及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模糊控制导航方法,并将这些控制方法应用到所建立的机器人系统中,完成实际操作实验。为了解决运动学逆解无解析解一类机械手的实时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适合于实时求解的算法--“跟踪搜索算法",并使用该算法实现了5DOF水下机械手的运动学解算和实时控制。水下机器人载体ROV的导航问题一直被研究者们关注,在水下机器人控制中占重要地位。本文提出一种模糊控制导航方法,使用统一控制模式实现ROV在3D空间的导航,避免了ROV水下导航中多模控制切换点难以确定和切换过程造成ROV波动的问题。根据对ROV和机械手运劫特征的分析,以及水下环境的先验知识,建立了机器人和水下环境的虚拟模型。为了适应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工作的要求,提出“交互虚攒建模”方法,在环境发生变化时,重新建立虚拟环境模型,使虚拟环境反映真实环境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功能虚拟仿真平台。监控控制是目前水下机器人最好的控制方法,本论文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机器人监控系统中,提出虚拟监控系统的双层结构,发展了监控思想。研究并实现了四种虚拟监控控制方法:(1)基于虚拟显示的控制方法,(2)基于虚拟视觉的控制方法,(3)虚拟层任务规划,(4)虚拟投射控制。将上述各部分集成,设计并实现了虚拟监控遥操作控制系统,以该控制系统为核心,连接真实水下机器人和视觉系统,建立了虚拟监控遥操作水下机器人实验系统。本论文提出的系统结构、虚拟建模方法、模糊导航方法,虚拟监控控制方法均应用到机器人实验系统中。实际操作结果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虚拟监控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方法的正确性,体现了这些结构和方法的先进性。该实验系统和上述实验结果作为“863”项目“虚拟监控遥操作水下机器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得到专家们的肯定。此外,为了适应开展网络遥操作研究的需要,本论文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建立了机器人的网络通讯框架,使本论文中建立的机器人系统具有网络扩展性。论文的研究工作为研制可实用的高性能水下机器人系统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对水下机器人遥操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实现的途径。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29
产权排序1
页码64页
分类号TP242.3
源URL[http://210.72.131.170//handle/173321/625]  
专题沈阳自动化研究所_机器人学研究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晓光. 虚拟监控遥操作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D]. 沈阳.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0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