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过程建模与工作流管理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李红信1,2 |
答辩日期 | 2000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沈阳 |
导师 | 薛劲松 |
关键词 | 企业过程模型 工作流管理 抽象数据类型 排队网络模型 性能分析 |
学位名称 | 博士 |
学位专业 | 机械电子工程 |
其他题名 | Enterprise Process Modeling and Workflow Management |
英文摘要 | 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从而在基于时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现代企业强调以过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并且越来越重视基于过程的集成及进行企业过程重组(BPR),迫切需要面向过程的企业建模方法作为指导。在总结现有过程建模方法及企业建模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企业过程的建模方法,其建模宗旨是以企业中完成一项工作或实现一个目标的整个过程为建模对象。本文给出了过程及其行为的形式化定义。过程及其行为的形式化定义是对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为企业经营过程重组等提供依据。为了面向企业用户,本文采用了图形化的建模语言,用多个视图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地描述了企业过程。过程模型的功能视图描述了企业过程的功能;过程模型的过程视图描述了过程步骤之间的顺序关系;过程模型的信息视图描述了每个过程步骤的输入/输出对象;过程模型的资源视图描述了支持每个过程步骤的应用程序;过程模型的组织视图描述了每个过程步骤的执行者或组织。用本文提出的列表法可将构成过程模型的功能视图、过程视图、信息视图和资源视图定位在由组织视图和时间张成的二维表中。对复杂的过程采用子过程进行描述,对子过程可继续用列表法建立其过程模型,直至满足建模需要为止。提高整个业务过程的工作效率需要以过程为中心的应用系统的支持,并且需要过程的参与者在应用系统的支持下协同工作,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是在这种应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支持企业过程自动化的协作信息系统,因此,本文把过程建模与在企业中实施工作流管理结合起来。实施工作流管理需要用过程定义工具将建立的过程模型定义为工作流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通用性的脚本形式的过程定义语言,其指导思想是将企业过程模型定义为抽象数据类型。本文根据过程模型的视图结构描述其对应的工作流模型。除过程模型的各个视图以外,还可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在工作流模型中加入其它视图,因此,本文所建立的工作流模型具有可扩展的视图结构。在工作流模型的实现方面,本文采用了工作流执行服务运行在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的方式,每种视图都由专门的工作流引擎实现,这样,一种工作流引擎的改变或故障不影响其它工作流引擎的设计或正常工作。所有的工作流引擎在工作流执行服务的协调下实现整个工作流模型,这种实现方法使工作流管理系统具有可扩展、易维护的模块化结构。在工作流引擎的结构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两层结构的工作流引擎,上层反映了工作流引擎的功能,它由可供工作流执行服务调用的操作组成;下层是基本的通信支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CORBA、COM/DCOM、OSF DCE、Java RMI或MQSeries等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功能层与通信支持层之间的接口屏蔽了通信机制的细节,使得工作流引擎所提供的服务独立于其所用的通信机制。为了提高执行工作流实例的灵活性,一方面,本文在工作流模型中定义了一些可由用户执行的操作来干预工作流实例的执行过程,并用状态转移图描述了工作流实例在这些操作下的状态变化。另一方面,本文在工作流模型的组织视图中定义了一些组织关系,从而增强了执行工作流实例时的灵活性。本文用排队网络模型研究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稳态性能,给出了稳态性能存在的条件。由于工作流实例执行过程的复杂性,使得求解稳态性能的精确解析解非常困难,其近似解析解通常误差较大;而用仿真方法求解时,较难获得驱动仿真时钟的随机变量的分布。本文在工作流模型中加入了历史视图和性能视图,从这两个视图的实现可以获得性能指标的样本。基于这些从实际运行中得到的样本,本文对稳态性能进行了统计推断。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1-29 |
产权排序 | 1 |
页码 | 116页 |
分类号 | TP315 |
源URL | [http://210.72.131.170//handle/173321/621] ![]() |
专题 |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_工业信息学研究室_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红信. 企业过程建模与工作流管理[D]. 沈阳.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0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