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建模方法和实现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李伟平1,2
答辩日期2002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授予地点沈阳
导师薛劲松 ; 朱云龙
关键词工作流 过程建模 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管理系统 调度策略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Modeling Method and Realization Technique In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英文摘要在信息时代,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强面向过程的管理。作为实现现代企业过程集成、过程自动化和企业经营过程重组的关键技术,工作流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在理论上和软件实现上还存在很大不足。本文提出了用于指导工作流建模的过程建模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用于过程定义的工作流模型,以及基于该模型的支持BPR的工作流模型动态重配置方法,并对工作流管理系统运行时多个工作流实例的调度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两种解决策略。针对现有的工作流建模方法描述单一,缺乏各个视图之间集成的问题,提出了佩种具有多视图、支持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企业过程建模体系结构。用过程视图描述企业过程的行为,然后以过程视图为基础集成资源视图、组织视图、信息视图和性能视图,得到企业的过程模型。该体系结构用过程视图代替了传统建模方法中的功能视图,并提出了性能视图用于过程的性能分析和评价。为了在工作流模型运行时对模型进行修改,在模型的生命周期维提出了运行维护阶段,实现在工作流系统运行时对工作流模型的动态维护与修改。作为工作流建模的理论基础,在该体系结构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流建模,更有利于进行企业的过程集成与管理。利用有向图定义了一种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的工作流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执行算法以及活动实例和过程实例的状态转换关系,解决了工作流系统运行时对过程的执行控制问题。设计了该模型利用面向对象技术的一种实现方法。在本文提出的过程建模方法指导下,该工作流模型可以很好的对过程视图进行建模。针对目前工作流模型结构固定,不能在模型执行时动态更新的问题,提出了支持BPR的工作流实例的动态重配置方法。通过对工作流实例的结构进行动态重配置,增强了工作流模型的柔性,为BPR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为了提高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对工作流实例的调度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针对多个工作流实例之间存在的资源竞争问题,提出了基于启发式规则和遗传算法的两种调度方案。通过对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多个工作流实例进行调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够顺利执行,同时也提高了过程管理的效率。最后基于863lCIMS研究项目,设计并实现了基于CORBA技术构建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原型InWorks,把相关理论研究结果用于实践。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29
产权排序1
页码107页
分类号TH166
源URL[http://210.72.131.170//handle/173321/697]  
专题沈阳自动化研究所_工业信息学研究室_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伟平.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建模方法和实现技术研究[D]. 沈阳.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0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