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秦俑博物馆室内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春燕[1]; 李华[1,2,3]; 胡塔峰[3]; 曹军骥[3,4]; 贾文婷[3]; 马涛[5]
刊名科技导报(北京)
出版日期2015-04-10
卷号33期号:6页码:46-53
关键词气溶胶 室内空气质量 旅游规划 环境政策 博物馆
文献子类期刊论文
英文摘要

分析了2013年秦俑博物馆(秦俑馆)1号坑遗址保护展示厅的室内空气质量,包括微气候条件、气溶胶质量浓度及化学组成的冬、夏季特征,并通过探讨其在1989至2013年间的演化,评价博物馆的旅游规划和环境改善政策对文物保存大气环境的长期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秦俑馆内一系列环境措施的实施和旅游条件的建设,对秦俑馆室内的气溶胶及其组成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夏季室内总悬浮颗粒物(TSP)的质量浓度由1994年的540.0 μg·m~(-3)降低至2004年的172.4 μg·m~(-3),冬季TSP的质量浓度由1994年的380.0 μg·m~(-3)降低至2005年的312.5 μg·m~(-3)。夏季PM_(2.5)的质量浓度由2004的108.4 μg·m~(-3)降低至2013的65.7 μg·m~(-3),冬季PM_(2.5)的质量浓度由2005的242.3 μg·m~(-3)降低至2013的98.6 μg·m~(-3)。尽管如此,秦俑馆内的文物依然面临气溶胶酸性组分的长期威胁。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510]  
专题地球环境研究所_粉尘与环境研究室
通讯作者胡塔峰[3]
作者单位1.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西安 710075
2.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安 710600;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5.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西安 71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春燕[1],李华[1,2,3],胡塔峰[3],等. 秦俑博物馆室内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6):46-53.
APA 王春燕[1],李华[1,2,3],胡塔峰[3],曹军骥[3,4],贾文婷[3],&马涛[5].(2015).秦俑博物馆室内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科技导报(北京),33(6),46-53.
MLA 王春燕[1],et al."秦俑博物馆室内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科技导报(北京) 33.6(2015):46-5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