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遗址区的微环境及气溶胶理化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李华[1,2,5]; 王翀[6]; 王昭允[1]; 马涛[6]; 贾文婷[1,2]; 胡塔峰[1]; 曹军骥[1,3]; 李库[4]; 刘随心[1]; 方其鸣[1]
刊名地球环境学报
出版日期2015-10
卷号6期号:5页码:307-316
关键词汉阳陵 微环境 大气细粒子 化学组分
文献子类期刊论文
英文摘要

为评价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内文物保存大气环境的历史演变,本研究于 2013—2014 年度冬夏两季,对展示厅玻璃护围内(遗址区)、外(游客通道)的大气环境进行 了监测与采样分析。结果显示,玻璃护围内存在温、湿度的季节性波动;遗址区 PM2.5 质量浓度 的夏季均值为 18.4 ± 4.6 μg∙m−3,冬季均值为 28.0 ± 18.9 μg∙m−3,遗址区与游客通道的 I/O 比值为 0.62±0.23。仅在室外重度灰霾污染后,遗址区浓度高于游客通道。遗址区内气溶胶偏酸性,冬 季酸性强于夏季。 PM2.5 各化学组成中有机物所占比例最高(42%~ 51%),二次无机离子( 与 、 之和)夏季占 PM2.5 的 37%,冬季占 23%。遗址区内的文物依然面临微环境波动、 气溶胶酸性和水溶性组分的物理与化学风化威胁。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868]  
专题地球环境研究所_粉尘与环境研究室
通讯作者胡塔峰[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3.西安交通大学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西安 710049;
4.汉阳陵博物馆,西安 712038;
5.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安 710600;
6.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西安 710075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华[1,2,5],王翀[6],王昭允[1],等.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遗址区的微环境及气溶胶理化特征[J]. 地球环境学报,2015,6(5):307-316.
APA 李华[1,2,5].,王翀[6].,王昭允[1].,马涛[6].,贾文婷[1,2].,...&李建东[1,2].(2015).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遗址区的微环境及气溶胶理化特征.地球环境学报,6(5),307-316.
MLA 李华[1,2,5],et al."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遗址区的微环境及气溶胶理化特征".地球环境学报 6.5(2015):307-3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