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利用放射性碳(14C)示踪华山冬季化石源CO2 随海拔高度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程鹏[1,3]; 卢雪峰[1,3]; 牛振川[1,3]; 周杰[1,2]; 熊晓虎[1,3]; 周卫健[1,3,4]; 谢邵文 [1,2]; 吴书刚[1,3]
刊名地球环境学报
出版日期2015-12
卷号6期号:6页码:419-426
关键词华山 14C 化石源 CO2 海拔高度
文献子类期刊论文
英文摘要

放射性碳(14C)是化石源 CO2 最有效的示踪剂,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山冬季化石源 CO2 的时空变化特征,于 2014 年冬季在华山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玉泉院(504 m)、北峰(1634 m)、 东峰(2079 m)进行大气 CO2 采样。通过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华山冬季不同海拔高度 大气 CO2 浓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三个海拔高度大气 CO2 平均浓度依次为 461.8±14.1 ppm(ppm 表示 μL·L–1)、 414.6±2.7 ppm 和 413.2±3.4 ppm,皆高于我国四个大气 CO2 本底站点的同期浓 度水平。不同海拔高度大气 CO2 浓度及其 δ13C 值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R2 = 0.906,表明华山 大气 CO2 主要受区域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和源汇特征影响,而海洋的影响较弱。三个不同海拔 高度的化石源 CO2 浓度均值依次为 42.3 ± 5.7 ppm、 14.9 ± 3.8 ppm 和 10.6 ± 1.0 ppm,表明华山 不同海拔高度大气 CO2 都受到化石源 CO2 不同程度的影响。华山冬季化石源 CO2 浓度和海拔高 度具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R2=0.914,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化石源 CO2 浓度逐渐减小。利用 Hysplit模式分层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在采样时段内,玉泉院和北峰受到同源路径气团的影响, 其化石源 CO2 浓度呈现出较一致的变化趋势,东峰受到异源路径气团的影响,其化石源 CO2 浓 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因此,在分析评价高海拔地区化石源 CO2 浓度时,不仅要考虑到近 源排放影响,同样不能忽视远源传输影响。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874]  
专题地球环境研究所_加速器质谱中心
通讯作者周卫健[1,3,4]
作者单位1.西安交通大学,西安 710049
2.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西安 710061;
3.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程鹏[1,3],卢雪峰[1,3],牛振川[1,3],等. 利用放射性碳(14C)示踪华山冬季化石源CO2 随海拔高度变化特征[J]. 地球环境学报,2015,6(6):419-426.
APA 程鹏[1,3].,卢雪峰[1,3].,牛振川[1,3].,周杰[1,2].,熊晓虎[1,3].,...&吴书刚[1,3].(2015).利用放射性碳(14C)示踪华山冬季化石源CO2 随海拔高度变化特征.地球环境学报,6(6),419-426.
MLA 程鹏[1,3],et al."利用放射性碳(14C)示踪华山冬季化石源CO2 随海拔高度变化特征".地球环境学报 6.6(2015):419-42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