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西安蓝田S_4古土壤剖面中针铁矿富集层与土壤古水分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赵景波[1,2]; 罗小庆[1]; 刘瑞[3]; 刘秀铭[4,5]; 杜娟[1]
刊名第四纪研究
出版日期2016-04-15
卷号36期号:2页码:347-353
关键词针铁矿 铁锰结核 Fe2 O 3 迁移 土壤古含水量 水分平衡 西安蓝田
文献子类期刊论文
英文摘要

利用野外调查与观察、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法,对西安市蓝田县白鹿塬东端安村北约1km的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剖面(34°17'N, 109°32'E)中第4层古土壤(S_4)的铁锰结核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整个S_4古土壤风化剖面厚度为5.6m,粘化层的厚度为1.5m,在S_4古土壤层下部5.0?5.6m深度范围发现了具有指示当时土壤水分含量、地下水富集、水分循环等作用的针铁矿(a-FeO(OH))与铁锰结核富集层。针铁矿呈褐黄色薄膜分布于土体表面。含针铁矿的铁锰结核呈黑褐色球形,电镜下主要呈颗粒状、球形和呈菊花形等形态。针铁矿和铁锰结核呈层分布在同一层位,形成于当时的地下水位附近。在铁锰结核样品中,针铁矿含量为0.9%~3.3%,粘土矿物伊利石含量为6.0% ~ 15.5%,高岭石含量为2% -5%,石英含量为61.1%~66.6%, 斜长石含量10% ~ 16.4%, 钾长石含量3.8%-6.0%。针铁矿与铁锰结核的发育和迁移深度指示,在西安蓝田安村附近S_4古土壤发育时期,年降水量至少为900mm,且重力水分布深度达到了5.6m,5.6m深度范围内的含水量大于25%,在针铁矿和铁锰结核发育层位,含水量接近饱和。当时土壤水分含量很充足,土壤水分平衡为正,有较多水分补给地下水,适于茂盛森林植被发育。研究显示,组成铁锰结核的物质成分来自S_4古土壤粘化层中高价铁锰氧化物迁移,并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而发生还原和氧化聚集形成。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487]  
专题地球环境研究所_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通讯作者赵景波[1,2]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西安 710062;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75;
3.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 西安 710086;
4.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州 350007;
5.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Geography, Macquarie University, Sydney NSW 2109, Australia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景波[1,2],罗小庆[1],刘瑞[3],等. 西安蓝田S_4古土壤剖面中针铁矿富集层与土壤古水分研究[J]. 第四纪研究,2016,36(2):347-353.
APA 赵景波[1,2],罗小庆[1],刘瑞[3],刘秀铭[4,5],&杜娟[1].(2016).西安蓝田S_4古土壤剖面中针铁矿富集层与土壤古水分研究.第四纪研究,36(2),347-353.
MLA 赵景波[1,2],et al."西安蓝田S_4古土壤剖面中针铁矿富集层与土壤古水分研究".第四纪研究 36.2(2016):347-35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