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东郊渭河河漫滩沉积与洪水变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周岳[1]; 赵景波[1,2]; 穆珍珍[1] |
刊名 | 水土保持通报
![]() |
出版日期 | 2015-02-15 |
卷号 | 35期号:1页码:73-78,84 |
关键词 | 西安市渭河 粒度特征 洪水变化 洪水规模 |
文献子类 | 期刊论文 |
英文摘要 | [目的]通过揭示历史时期洪水的演变,科学地预测洪水的发生,以求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 [方法]通过分析西安市东郊水流村剖面106个样品的粒度组成,研究了西安市渭河近230a来的洪水事件。[结果]剖面厚度约5m,沉积物主要由粗粉砂、极细砂、中砂和粗砂组成,在各层中变化明显,能够指示古洪水的变化。粒度成分和粒度参数指示,研究剖面中的洪水沉积可分为21层,表明西安市渭河近230a来至少发生了21次洪水事件,各阶段的洪水动力大小为:第18阶段>17阶段>15阶段>16,19阶段>21阶段>4,5阶段>3阶段>1,2阶段>6,7阶段>10阶段>11阶段>8,9阶段>13,14阶段>12阶段>20阶段。在研究剖面发生的21次洪水事件中,除第20次洪水外,其余洪水发生时河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均大于2m,均为大洪水事件。[结论]洪水沉积层的分布和粒度成分指示,第3,5,7,8次大洪水的发生是由于当年降水量的显著增加造成的,其余次洪水的发生可能是当年降水量增加造成的,也可能是当年降水量没有增加而是由于当年降水量集中造成的。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554] ![]() |
专题 | 地球环境研究所_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
通讯作者 | 赵景波[1,2] |
作者单位 | 1.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2.中国科学院 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岳[1],赵景波[1,2],穆珍珍[1]. 西安市东郊渭河河漫滩沉积与洪水变化[J].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1):73-78,84. |
APA | 周岳[1],赵景波[1,2],&穆珍珍[1].(2015).西安市东郊渭河河漫滩沉积与洪水变化.水土保持通报,35(1),73-78,84. |
MLA | 周岳[1],et al."西安市东郊渭河河漫滩沉积与洪水变化".水土保持通报 35.1(2015):73-78,8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