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作者 | 邹君 ; 谢小立 |
| 刊名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
| 出版日期 | 2004 |
| 期号 | 3页码:217-221 |
| 关键词 | 水稻 灌溉方式 生物量 产量 灌溉水分生产率 |
| 中文摘要 | 本试验模拟我国南方双季稻作区不同的水分条件,设置4种灌溉处理,研究不同的灌溉条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灌和天灌的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最大,而湿灌和配灌在孕穗期达到最大,此后叶面积减小的趋势表现为天灌最快,淹灌最慢。早稻以淹灌的生物量最大,而晚稻以配灌最大;早稻各处理产量差别不大,以淹灌的产量最高,天灌的产量因水文年型不同而有较大的波动,晚稻各处理的产量差别加大,特别是天灌,产量难以保证,最大减产率达到22.9%,而配灌产量最高;各处理多年平均灌溉水分生产率为1.48kg/m3,早稻较晚稻高,其中湿灌的水分生产率最高。 |
| 公开日期 | 2012-11-05 |
| 源URL | [http://159.226.152.9/handle/343003/4612] ![]() |
| 专题 |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_亚热带所知识产出(1978-2005) _期刊论文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邹君,谢小立.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3):217-221. |
| APA | 邹君,&谢小立.(2004).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农业现代化研究(3),217-221. |
| MLA | 邹君,et al."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农业现代化研究 .3(2004):217-22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