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法利用农作物杂种优势的生态学意义与评价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邹应斌 |
刊名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
出版日期 | 1996 |
卷号 | 17期号:1页码:29-32 |
关键词 | 温敏不育系 作物杂种优势 两系法 生态学意义 起点温度 生态雄性不育系 育性转换 环境条件 冬作物 夏作物 |
中文摘要 | 本文从作物光温生态学的角度,论述了两系法利用农作物杂种优势的意义和问题。指出水稻、玉米、大豆等夏作物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属于高温长日敏感型,由可育转向不育的起点温度越低(23~24℃),则制种的风险越小,繁殖的难度越大;小麦、油菜、大麦等冬作物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属于低温短日敏感型,由不育转向可育的起点温度越高(12~13℃),则制种的风险越小,繁殖的难度越大。只有制种风险小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生产上才有利用价值。 |
原文出处 | 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NXDH601.008&dbname=CJFQ1996 |
公开日期 | 2013-02-23 |
源URL | [http://159.226.152.9/handle/343003/7115] ![]() |
专题 |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_其他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邹应斌. 两系法利用农作物杂种优势的生态学意义与评价[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17(1):29-32. |
APA | 邹应斌.(1996).两系法利用农作物杂种优势的生态学意义与评价.农业现代化研究,17(1),29-32. |
MLA | 邹应斌."两系法利用农作物杂种优势的生态学意义与评价".农业现代化研究 17.1(1996):29-3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