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抗旱生理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蔡易 ; 邹德堂 ; 刘化龙 ; 王敬国 ; 高冬梅 ; 张皓政 ; 赵宏伟 |
刊名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12 |
卷号 | 33期号:5页码:622-627 |
关键词 | 寒地粳稻 灌溉方式 脯氨酸 丙二醛 叶绿素 |
中文摘要 | 本试验以东农425和东农427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全生育期内以土壤水势为灌水衡量指标,研究了五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抗旱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处理的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积累量、变化幅度基本趋势为旱作>重干湿交替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常规灌溉,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与植株抗旱性及产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脯氨酸含量相关性显著;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处理的叶绿素(Chl)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灌溉及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反而高于其他处理。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植株抗旱性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是较为合理的灌溉方式,即田间土壤水势灌溉下限不应低于-20kPa。通过对植物抗旱性及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的分析得出东农425的抗旱性较东农427强。 |
原文出处 | 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NXDH201205028&dbname=CJFQ2012 |
公开日期 | 2013-03-25 |
源URL | [http://159.226.152.9/handle/343003/12735] ![]() |
专题 |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_其他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蔡易,邹德堂,刘化龙,等.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抗旱生理性状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5):622-627. |
APA | 蔡易.,邹德堂.,刘化龙.,王敬国.,高冬梅.,...&赵宏伟.(2012).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抗旱生理性状的影响.农业现代化研究,33(5),622-627. |
MLA | 蔡易,et al."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抗旱生理性状的影响".农业现代化研究 33.5(2012):622-62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