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机构
采集方式
内容类型
发表日期
学科主题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10条,第1-10条 帮助

条数/页: 排序方式:
蛋白质组学肽段鉴定可信度评价方法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3, 卷号: 50, 期号: 1, 页码: 109
作者:  
周文婧;  曾文锋;  迟浩;  贺思敏
  |  收藏  |  浏览/下载:9/0  |  提交时间:2024/05/20
利用 3D 打印假花验证植物的花特征演化 学位论文  OAI收割
: 云南大学, 2019
作者:  
王力平
  |  收藏  |  浏览/下载:37/0  |  提交时间:2022/08/29
传粉者介导的选择作用被普遍认为是被子植物花部特征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但对某个特定花性状的演化仍需要进一步解析。利用人工制作的假花操控单花或 花序性状是探讨传粉者与花特征相互作用的重要实验方法。3D 打印的花具有可自 由控制形状,仿真程度高等特点,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花展示和花结构,再加上人 工控制花颜色以及花气味等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花演化研究的需要。本文以 3D 打印的花和购买的欧洲熊蜂 Bombus terrestris 为研究对象,利用 3D 打印技术模拟 了自然界中不同大小的花(大和小)和不同对称性的花(两侧对称和辐射对称), 在人工控制实验条件下观察熊蜂对不同形态花的访花行为,从熊蜂的访问偏好及 访花恒定性两方面分析传粉者行为在植物的花特征演化中的作用。本研究将 3D 打印技术与传粉昆虫行为结合,量化了熊蜂对不同大小和对称性花的访花行为,结果发现对于不同形态的花,熊蜂的访花行为(访问偏好、访花恒定性)表现出明显的规律。这种传粉者访花行为的规律对植物的花特征演化具有一定的介导作用。同时,本研究为深入探究植物与传粉者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国内外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研究综述 期刊论文  OAI收割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卷号: 61, 期号: 7, 页码: 127-136.
作者:  
刘秋艳;  吴新年
收藏  |  浏览/下载:38/0  |  提交时间:2017/07/31
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融合评价方法构建研究 期刊论文  OAI收割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 期号: 07, 页码: 106-109+105
作者:  
冷伏海;  祝清松
收藏  |  浏览/下载:15/0  |  提交时间:2014/01/02
开放会议文献资源的采集和跟踪 期刊论文  OAI收割
图书馆学研究, 2012, 期号: 20, 页码: 38-43
作者:  
杨宁;  姜恩波;  刘春江;  朱江
收藏  |  浏览/下载:29/0  |  提交时间:2013/01/05
栉孔扇贝G-型溶菌酶基因多态性标记筛选及其辅助育种方法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810015048.4, 申请日期: 2008-09-03, 公开日期: 2008-09-03
宋林生; 李凌; 赵建民
收藏  |  浏览/下载:36/0  |  提交时间:2014/08/04
1  2)抗病群体和敏感群体的制备  3)抗病相关G-型溶菌酶基因标记的筛选  4)携带抗病相关基因标记个体的快速筛查。1)栉孔扇贝G-型溶菌酶基因启动区部分序列的克隆:参照分子克隆所述方法从栉孔扇贝闭壳肌中提取总DNA  根据已知的G-型溶菌酶基因序列在其启动子区设计引物  即从不同海区和养殖场收集栉孔扇贝个体  PCR扩增42个敏感个体和40个抗病个体的G-型溶菌酶启动区序列后  其中-754ID和-754II个体在抗病群体和敏感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无显著差别  一种栉孔扇贝抗病相关G-型溶菌酶基因标记  克隆得到一段762个碱基的DNA序列  用病原菌浸泡感染  针对-754TATCTCGATCAGG插入/缺失(I/D)及-391A/G转换分别选用Taq I和Hap I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  而-391AA个体在敏感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抗病群体  其特征在于它的技术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栉孔扇贝G-型溶菌酶基因启动区部分序列的克隆  连入T载体后进行测序  根据死亡时间判断扇贝对病原菌感染抵抗能力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  -391AG个体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敏感群体。因此  获得其核苷酸序列。2)抗病群体和敏感群体的制备: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获得抗病群体和敏感群体  将扇贝分为抗病群体和敏感群体。3)抗病相关G-型溶菌酶基因标记的筛选:对来自5个个体的10个克隆进行了测序  各发现两种基因型  将-391AA作为疾病敏感相关的G-型溶菌酶基因标记  发现了10处多态性位点  -754II  而将-391AG作为抗病相关的G-型溶菌酶基因标记。4)携带抗病相关基因标记个体的快速筛查:取栉孔扇贝个体全血1μl作为模版  -754ID  PCR扩增G-型溶菌酶基因启动区序列  -391AA和-391AG  用Hap II对产物进行酶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后  选择-391AG个体作为抗病个体。  
脉冲星自主导航概述 会议论文  OAI收割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 中国西安, 2005
杨廷高; 南仁东; 金乘进; 甘恒谦
收藏  |  浏览/下载:35/0  |  提交时间:2012/10/19
脉冲星  脉冲星钟  空间飞行器  定位导航|Abstract  脉冲星自转非常稳定  可以用作时间标准  许多脉冲星的空间位置  自行  距离  自转周期及导数  自转的初始相位等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参数都被精确测定。由于脉冲星能够同时提供时间信号和空间位置坐标  利用空间脉冲星网络的导航系统的开发研究受到重视。除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之外  空间飞行器导航的传统方法只在沿飞行器的视线方向提供高精度  且当太阳位于空间飞行器与地球中间时根本无法实现导航。安装在空间飞行器上的脉冲星导航系统能够实现飞行器的自主导航  能给出空间飞行器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三维坐标和飞行速度。射电脉冲星自主导航系统只适用于载荷量大的空间飞行器  而X射线脉冲星未来的适用范围可能非常广阔。讨论了脉冲星钟的模型和脉冲星导航系统的框架结构  介绍了脉冲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目前  已发现射电脉冲星约1750颗  X射线脉冲星50余颗。利用脉冲星钟模型能高精度地预报脉冲星脉冲到达太阳系质心的时间  即在任何时刻  脉冲星相当于太阳系质心的相位是可以预报的。在空间飞行器上测量脉冲星脉冲的到达时间(即脉冲星自转相位测量)所得到的相位与该脉冲星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相位(脉冲星钟预报的相位)之间的差值包含有空间飞行器的位置信息。通过空间飞行器上脉冲星导航系统对多颗脉冲星的计时观测(相位测量)  就能解算出观测时刻空间飞行器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位置坐标。指出脉冲星导航系统采用的脉冲星探测器的性能决定了脉冲星相位的测量精度  这也是影响空间飞行器位置解算精度的关键因素。脉冲星导航观测采用的原子钟如果足够稳定  则空间飞行器位置的算法可以简化。在脉冲星导航系统计时观测接近微秒(μs)量级时  脉冲星视差  Shapiro和Einstein延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对于这样的脉冲星导航系统开发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应该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面向服务的知识发现体系结构研究与实现 期刊论文  OAI收割
计算机学报, 2005, 卷号: 28, 期号: 4, 页码: 445-457
杨立; 左春; 王裕国
  |  收藏  |  浏览/下载:34/0  |  提交时间:2011/07/28
基于知识发现和决策规则的盐碱地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期刊论文  OAI收割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9, 期号: 11, 页码: 67-71
布和敖斯尔
收藏  |  浏览/下载:13/0  |  提交时间: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