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首页
机构
成果
学者
登录
注册
登陆
×
验证码:
换一张
忘记密码?
记住我
×
校外用户登录
CAS IR Grid
机构
国家授时中心 [12]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5]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4]
高能物理研究所 [2]
海洋研究所 [2]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1]
更多
采集方式
OAI收割 [31]
内容类型
会议论文 [13]
期刊论文 [10]
学位论文 [5]
专利 [3]
发表日期
2022 [1]
2018 [1]
2017 [3]
2016 [2]
2015 [2]
2013 [1]
更多
学科主题
化学 [1]
热传导 [1]
环境科学::环境化学 [1]
环境科学::环境水质... [1]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31条,第1-10条
帮助
条数/页: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排序方式:
请选择
题名升序
题名降序
提交时间升序
提交时间降序
作者升序
作者降序
发表日期升序
发表日期降序
高有机溶剂耐受性的苯并(a)芘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免疫反应特性研究
期刊论文
OAI收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卷号: 13, 期号: 18, 页码: 5895-5901
作者:
孙清
;
黄刚锋
;
史亚利
;
时国庆
;
蔡亚岐
  |  
收藏
  |  
浏览/下载:36/0
  |  
提交时间:2022/12/15
苯并(a)芘
单克隆抗体
有机溶剂耐受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除砷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专利
OAI收割
专利号: CN108404872A, 申请日期: 2018-08-17, 公开日期: 2018-08-17
作者:
廖春阳
;
张晓兵
;
李国良
  |  
收藏
  |  
浏览/下载:33/0
  |  
提交时间:2019/11/27
1.一种除砷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金属盐与有机配体溶解到含有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水的混合溶液中,并搅拌均匀
其中所述金属盐中含有钴盐和铁盐,钴盐和铁盐的配比满足Co与Fe的摩尔比为1∶2~3
所述有机配体的用量满足:有机配体与所述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2~4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以5℃/min的升温速率程序升温到120℃,保持24h
步骤3,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除砷吸附剂。
湖泊水库中不同来源有机质与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和沉积行为关系
学位论文
OAI收割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7
作者:
黄友达
  |  
收藏
  |  
浏览/下载:21/0
  |  
提交时间:2018/09/13
多溴联苯醚
苯并(a)芘
生物富集
沉降颗粒
藻类有机质
含苯并噻二唑结构单元的金属有机骨架在可见光催化需氧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OAI收割
化学学报, 2017, 卷号: 75, 期号: 1, 页码: 80-85
作者:
张文强
;
李秋艳
;
杨馨雨
;
马征
;
王欢欢
收藏
  |  
浏览/下载:33/0
  |  
提交时间:2017/03/09
可见光催化
金属有机骨架
苯并噻二唑
需氧氧化
非均相催化
含硅柔性苯并恶嗪树脂制备与性能研究
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17, 页码: 1
作者:
沈潇斌
;
朱锦
;
刘小青
;
刘渊
;
腾娜
  |  
收藏
  |  
浏览/下载:35/0
  |  
提交时间:2018/12/04
丁香酚
糠胺
有机硅
苯并恶嗪
涂料
基于环戊并[2,1-b:3,4-b′]二噻吩衍生物的聚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质
学位论文
OAI收割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6
作者:
谷传涛
  |  
收藏
  |  
浏览/下载:31/0
  |  
提交时间:2017/12/29
有机太阳能电池
给体材料
环戊并[2
含锡化合物
1-b:3
二噻吩并[3
4-b']二噻吩
2-b:2'
3'-d]硅咯
环境介质中新型芳香族有机污染物的发现及其行为研究
学位论文
OAI收割
博士,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
作者:
刘润增
收藏
  |  
浏览/下载:283/0
  |  
提交时间:2017/07/14
新型芳香族有机污染物、合成酚类抗氧剂、光引发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emerging aromatic organic contaminants, synthetic phenolic antioxidants, photoinitiators, benzotriazole UV stabilizers
基于二噻吩并咔唑与苯并噻二唑的 D-A 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学位论文
OAI收割
硕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
作者:
荣梓清
收藏
  |  
浏览/下载:63/0
  |  
提交时间:2016/04/27
由于给体片段(D)和受体片段(A)间的电荷转移
D-A型共轭高分子通常具有较小的光学带隙
且分子偶极矩较大
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
利于获得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因此
D-A型共轭聚合物是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
稠环分子由于具有刚性平面的构型
重组能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引入D-A型共轭聚合物体系中。因此
本文以二噻吩并[2
3-b:7
6-b]咔唑(C1)和二噻吩并[3
2-b:6
7-b]咔唑(C2)两个稠环单元作为给体片段
苯并噻二唑(BT)单元作为受体片段合成了一系列D-A型共轭聚合物
并且对它们的光物理性质
电化学性质
载流子传输和光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下: (1)合成了基于二噻吩并咔唑和烷氧基取代的BT单元的两个聚合物P(BT-C1)和P(BT-C2)
它们均是无定形聚合物。 尽管P(BT-C1)和P(BT-C2)在分子结构上只有硫原子位置不同的差别
但两者在长波长和短波长范围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相对吸收强度。 通过理论模拟可以发现
两个聚合物骨架构象完全不同
P(BT-C1)的骨架较为弯曲
而P(BT-C2)的骨架线性较好。因此
基于P(BT-C2)的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迁移率较高
达到5.4×10-3 cm2V-1s-1
而P(BT-C1)的OTFT迁移率较低
为1.9×10-3 cm2V-1s-1。 P(BT-C2)的HOMO能级比P(BT-C1)深0.2 eV左右
因此
基于P(BT-C2)的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器件的开路电压(Voc)明显高于P(BT-C1)
而P(BT-C1)与PC71BM共混薄膜相分离更加明显
导致P(BT-C1)的OSC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填充因子(FF)较高
两个聚合物的能量转换效率(PCE)相差不多
均在5%左右。 (2)以C2为给体单元
BT和二氟代BT为受体单元
合成了两个共轭聚合物P(C6BT-C2)和P(C6BT2F-C2)。与P(BT-C2)相比
P(C6BT-C2)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HOMO能级升高
光谱红移。在BT单元上引入F原子后
聚合物的HOMO能级由P(C6BT-C2)的-5.00 eV降低到P(C6BT2F-C2)的-5.20 eV
同时帯隙变窄。 理论模拟发现两者的分子平面性比P(BT-C2)有很大改善
但分子骨架构象较为弯曲。基于P(C6BT-C2)与P(C6BT2F-C2)的OTFT器件在150 oC退火后载流子迁移率分别为4.8×10-3 和4.9×10-3 cm2V-1s-1 。由于与PC71BM共混薄膜的相分离不明显
基于P(C6BT-C2)与P(C6BT2F-C2)的OSC器件的Jsc和FF较低
PCE均小于2%。
二聚并三噻吩分子晶体的热导率计算
会议论文
OAI收割
2015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 大连, 2015
作者:
余晓翔
收藏
  |  
浏览/下载:26/0
  |  
提交时间:2015/12/30
分子动力学 二聚并三噻吩 有机热电材料 分子晶体 热导率 声子
V2O5/TiO2催化剂催化氧化氯代芳烃的机理研究
学位论文
OAI收割
硕士: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王健
收藏
  |  
浏览/下载:95/0
  |  
提交时间:2014/06/26
在工业烟气中
高氯代苯
当NH3-SCR反应与氯苯催化氧化共存时
(2)V2O5/TiO2催化剂催化氯苯的作用机理为:a氯苯发生亲核取代
b表面酚盐物种进一步氧化成邻苯二酚盐和对苯二酚盐物种
c苯二酚盐物种进一步氧化形成苯醌
d苯醌发生分解
(3)O2浓度提高有利于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
向氯苯催化体系中引入NH3-SCR反应后
NH3与氯苯之间发生竞争吸附
氯苯
催化
SCR
机理
常见的氯代芳烃污染物有氯苯
多氯联苯和二恶英可归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探索了其影响氯苯催化反应的过程和机制。 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1)V2O5/TiO2催化剂对苯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表面酚盐物种
即环状结构得到破坏形成马来酸
H2O的引入对催化反应有抑制作用
NO的存在对氯苯催化有促进作用
导致氯苯催化转化率下降。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V2O5/TiO2催化剂在工业烟气催化降解氯代芳烃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V2O5/TiO2
氯酚
虽然含量低
苯酚
醋酸以及醛类物质
促进作用来源于NO与催化剂作用形成的表面NO2物种和硝酸盐物种
多氯联苯以及二恶英。其中
但毒性巨大
氯苯
并进一步氧化生成CO
但由于高温时催化剂表面硝酸盐物种减少使这种促进作用变得微弱
氯苯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
CO2
1
污染生态环境。 催化氧化法是去除工业烟气中氯代芳烃污染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使用V2O5/TiO2催化剂
3-二氯苯和1
H2O和HCl最终完成氯苯的催化氧化过程
2二氯苯和1
针对苯
3
3-二氯苯符合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定义
苯酚
5-三氯苯催化氧化机制是类似的
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氯苯
Cl官能团数量增加
1
催化反应活性降低
3-二氯苯
1
3
5-三氯苯进行了活性评价和原位红外研究
提出了氯代芳烃催化降解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并对苯环上不同官能团以及Cl官能团数量对于催化过程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探索。另外
研究了烟气中复杂组分对氯苯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