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首页
机构
成果
学者
登录
注册
登陆
×
验证码:
换一张
忘记密码?
记住我
×
校外用户登录
CAS IR Grid
机构
国家授时中心 [6]
力学研究所 [3]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1]
采集方式
OAI收割 [10]
内容类型
会议论文 [6]
期刊论文 [3]
学位论文 [1]
发表日期
2022 [1]
2016 [1]
2011 [4]
2008 [1]
2005 [2]
2004 [1]
更多
学科主题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1]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10条,第1-10条
帮助
条数/页: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排序方式:
请选择
题名升序
题名降序
提交时间升序
提交时间降序
作者升序
作者降序
发表日期升序
发表日期降序
垂直回收火箭相对导航技术现状及应用分析
期刊论文
OAI收割
中国航天, 2022, 期号: 11, 页码: 25-30
作者:
张智境
;
杨毅强
;
吴炜平
;
马玉海
  |  
收藏
  |  
浏览/下载:83/0
  |  
提交时间:2023/02/09
相对导航
农用车辆级联式直线路径导航控制方法研究
期刊论文
OAI收割
农业工程技术, 2016, 期号: 12, 页码: 75
作者:
胡静涛
;
李逃昌
收藏
  |  
浏览/下载:32/0
  |  
提交时间:2016/11/21
农用车辆
导航控制
相对运动学模型
最优PD控制器
改进PD控制器
志愿者导航增强技术研究
会议论文
OAI收割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中国上海, 2011
吴海涛
;
卢晓春
;
邹德财
;
韩涛
收藏
  |  
浏览/下载:89/0
  |  
提交时间:2012/10/19
志愿者
增强
导航
自组织信息交换
交互式广义相对定位|Abstract
为了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可靠性与完好性
进行导航增强是常用手段之一。本文首次提出了志愿者卫星导航增强的相关概念
分析了志愿者导航增强的组成要素与拓扑结构。重点研究了志愿者及普通用户利用现代通信信息网络进行自组织信息交换的神经网络模型
特别研究并建立了利用共享信息进行志愿者导航增强的神经元模型
从而进行交互式广义相对定位
构建了志愿者导航增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
深入研究了志愿者导航增强方式与方法的实现机理
形成了相对较为完整的志愿者导航增强体系架构。通过本文的研究
形成并构建了一种集用户所需信息(含导航增强信息)交换与导航定位服务于一体的
用户自助式的卫星导航增强方法与机理
有利于解决导航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可靠性与完好性问题。本文提出的志愿者导航增强的思想
突破了卫星导航的传统应用模式
拓展了卫星导航增强方式的内涵与外延。
北斗系统时间评估方法及初步结果
会议论文
OAI收割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中国上海, 2011
高为广
;
焦文海
;
肖云
;
王茂磊
;
袁海波
收藏
  |  
浏览/下载:26/0
  |  
提交时间:2012/10/19
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时
UTC(NTSC)
时间比对|Abstract
系统时间性能评估是卫星导航系统性能指标评估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基于GPS卫星共视法和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法原理给出了评估北斗系统时间(BDT)性能指标的方法
并开展了北斗系统时间性能评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北斗系统时间(BDT)运行稳定
可靠
相对UTC(NTSC)频率准确度在10~(-14)量级
频率稳定度在10~(-15)量级
时间偏差可控制在30纳秒以内。
编队飞行GPS/INS相对导航的分布滤波算法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电光与控制, 2008, 期号: 8, 页码: 40-44
作者:
张珩
收藏
  |  
浏览/下载:2180/88
  |  
提交时间:2010/05/03
编队飞行
相对导航
分布滤波
扩展卡尔曼滤波
GPS
INS
脉冲星自主导航概述
会议论文
OAI收割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 中国西安, 2005
杨廷高
;
南仁东
;
金乘进
;
甘恒谦
收藏
  |  
浏览/下载:37/0
  |  
提交时间:2012/10/19
脉冲星
脉冲星钟
空间飞行器
定位导航|Abstract
脉冲星自转非常稳定
可以用作时间标准
许多脉冲星的空间位置
自行
距离
自转周期及导数
自转的初始相位等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参数都被精确测定。由于脉冲星能够同时提供时间信号和空间位置坐标
利用空间脉冲星网络的导航系统的开发研究受到重视。除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之外
空间飞行器导航的传统方法只在沿飞行器的视线方向提供高精度
且当太阳位于空间飞行器与地球中间时根本无法实现导航。安装在空间飞行器上的脉冲星导航系统能够实现飞行器的自主导航
能给出空间飞行器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三维坐标和飞行速度。射电脉冲星自主导航系统只适用于载荷量大的空间飞行器
而X射线脉冲星未来的适用范围可能非常广阔。讨论了脉冲星钟的模型和脉冲星导航系统的框架结构
介绍了脉冲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目前
已发现射电脉冲星约1750颗
X射线脉冲星50余颗。利用脉冲星钟模型能高精度地预报脉冲星脉冲到达太阳系质心的时间
即在任何时刻
脉冲星相当于太阳系质心的相位是可以预报的。在空间飞行器上测量脉冲星脉冲的到达时间(即脉冲星自转相位测量)所得到的相位与该脉冲星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相位(脉冲星钟预报的相位)之间的差值包含有空间飞行器的位置信息。通过空间飞行器上脉冲星导航系统对多颗脉冲星的计时观测(相位测量)
就能解算出观测时刻空间飞行器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位置坐标。指出脉冲星导航系统采用的脉冲星探测器的性能决定了脉冲星相位的测量精度
这也是影响空间飞行器位置解算精度的关键因素。脉冲星导航观测采用的原子钟如果足够稳定
则空间飞行器位置的算法可以简化。在脉冲星导航系统计时观测接近微秒(μs)量级时
脉冲星视差
Shapiro和Einstein延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对于这样的脉冲星导航系统开发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应该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航天器编队飞行的动力学解析分析与阵形设计研究
学位论文
OAI收割
博士,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4
-
收藏
  |  
浏览/下载:1618/200
  |  
提交时间:2009/04/13
航天器
相对运动
编队飞行
稀疏编队
轨道设计
卫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