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首页
机构
成果
学者
登录
注册
登陆
×
验证码:
换一张
忘记密码?
记住我
×
校外用户登录
CAS IR Grid
机构
高能物理研究所 [3]
上海药物研究所 [2]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
文献情报中心 [2]
国家授时中心 [2]
金属研究所 [1]
更多
采集方式
OAI收割 [24]
内容类型
期刊论文 [20]
会议论文 [2]
学位论文 [2]
发表日期
2021 [1]
2020 [2]
2019 [3]
2016 [1]
2015 [2]
2009 [2]
更多
学科主题
科技史::交通史 [1]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24条,第1-10条
帮助
条数/页: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排序方式:
请选择
题名升序
题名降序
提交时间升序
提交时间降序
作者升序
作者降序
发表日期升序
发表日期降序
研究发现水稻内质网胁迫应答新因子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1, 期号: 03, 页码: 50-51
作者: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收藏
  |  
浏览/下载:21/0
  |  
提交时间:2022/04/24
内质网胁迫
研究发现
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新近研究综述
期刊论文
OAI收割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20, 卷号: 0, 期号: 0, 页码: 0
作者:
代冰
;
胡正银
  |  
收藏
  |  
浏览/下载:54/0
  |  
提交时间:2020/12/24
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
文献挖掘
知识发现
知识图谱
情报研究
研究发现金星大气中可能存在磷化氢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空间科学学报, 2020, 卷号: 40, 期号: 06, 页码: 964
作者:
韩淋
;
范唯唯
  |  
收藏
  |  
浏览/下载:7/0
  |  
提交时间:2021/01/16
磷化氢
金星大气
研究发现
偶然性科学发现的规律特点及其科学政策启示
期刊论文
OAI收割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9, 卷号: 41, 期号: 6, 页码: 649-659
作者:
Ronald Rousseau
;
任晓亚
;
张志强
  |  
收藏
  |  
浏览/下载:49/0
  |  
提交时间:2021/12/23
偶然性科学发现
研究政策
技术政策
科学政策创新管理
不确定性
利用 3D 打印假花验证植物的花特征演化
学位论文
OAI收割
: 云南大学, 2019
作者:
王力平
  |  
收藏
  |  
浏览/下载:32/0
  |  
提交时间:2022/08/29
传粉者介导的选择作用被普遍认为是被子植物花部特征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但对某个特定花性状的演化仍需要进一步解析。利用人工制作的假花操控单花或 花序性状是探讨传粉者与花特征相互作用的重要实验方法。3D 打印的花具有可自 由控制形状,仿真程度高等特点,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花展示和花结构,再加上人 工控制花颜色以及花气味等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花演化研究的需要。本文以 3D 打印的花和购买的欧洲熊蜂 Bombus terrestris 为研究对象,利用 3D 打印技术模拟 了自然界中不同大小的花(大和小)和不同对称性的花(两侧对称和辐射对称), 在人工控制实验条件下观察熊蜂对不同形态花的访花行为,从熊蜂的访问偏好及 访花恒定性两方面分析传粉者行为在植物的花特征演化中的作用。本研究将 3D 打印技术与传粉昆虫行为结合,量化了熊蜂对不同大小和对称性花的访花行为,结果发现对于不同形态的花,熊蜂的访花行为(访问偏好、访花恒定性)表现出明显的规律。这种传粉者访花行为的规律对植物的花特征演化具有一定的介导作用。同时,本研究为深入探究植物与传粉者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2018年深空探测热点回眸
期刊论文
OAI收割
科技导报(北京), 2019, 卷号: 37, 期号: 1, 页码: 52-64
作者:
范全林
  |  
收藏
  |  
浏览/下载:65/0
  |  
提交时间:2019/06/26
深空探测
2018年研究热点
空间科学
科学发现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自然铋和自然银矿物学特征研究
期刊论文
OAI收割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期号: 3, 页码: 1-7
作者:
王金良
;
刘玉平
;
廖震
;
苏航
  |  
收藏
  |  
浏览/下载:18/0
  |  
提交时间:2019/12/02
都龙锡锌多金属超大型矿床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产出于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外接触带,矿石矿物以铁闪锌矿、锡石、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高温矿物为主。自然铋和自然银为该矿床新发现的2种自然元素矿物,利用光学显微镜,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分析、面扫描分析和能谱分析,借助激光拉曼光谱,对它们的矿物学特征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自然铋和自然银纯度较高,原子百分比均大于90%,多呈不规则状微细粒,与黄铜矿、方铅矿等共生,赋存于硫化物矿物内部或之间的微细孔隙,形成晚于黄铜矿和方铅矿。在此基础上,认为该矿床存在多阶段矿化,自然铋和自然银形成于岩浆热液晚期阶段的中低温、贫硫环境,并指示夕卡岩型锌锡矿化外围具有找寻银铋矿的潜力。
基于地学大数据的科研模式思考
期刊论文
OAI收割
中国教育网络, 2015, 期号: 07, 页码: 41-43
作者:
张耀南
收藏
  |  
浏览/下载:18/0
  |  
提交时间:2016/06/27
地学研究
科研模式
背景环境
科学范式
知识发现
数字地球
虚拟地球
气候系统
信息化平台
极端天气事件
基于二噻吩并咔唑与苯并噻二唑的 D-A 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学位论文
OAI收割
硕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
作者:
荣梓清
收藏
  |  
浏览/下载:55/0
  |  
提交时间:2016/04/27
由于给体片段(D)和受体片段(A)间的电荷转移
D-A型共轭高分子通常具有较小的光学带隙
且分子偶极矩较大
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
利于获得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因此
D-A型共轭聚合物是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
稠环分子由于具有刚性平面的构型
重组能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引入D-A型共轭聚合物体系中。因此
本文以二噻吩并[2
3-b:7
6-b]咔唑(C1)和二噻吩并[3
2-b:6
7-b]咔唑(C2)两个稠环单元作为给体片段
苯并噻二唑(BT)单元作为受体片段合成了一系列D-A型共轭聚合物
并且对它们的光物理性质
电化学性质
载流子传输和光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下: (1)合成了基于二噻吩并咔唑和烷氧基取代的BT单元的两个聚合物P(BT-C1)和P(BT-C2)
它们均是无定形聚合物。 尽管P(BT-C1)和P(BT-C2)在分子结构上只有硫原子位置不同的差别
但两者在长波长和短波长范围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相对吸收强度。 通过理论模拟可以发现
两个聚合物骨架构象完全不同
P(BT-C1)的骨架较为弯曲
而P(BT-C2)的骨架线性较好。因此
基于P(BT-C2)的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迁移率较高
达到5.4×10-3 cm2V-1s-1
而P(BT-C1)的OTFT迁移率较低
为1.9×10-3 cm2V-1s-1。 P(BT-C2)的HOMO能级比P(BT-C1)深0.2 eV左右
因此
基于P(BT-C2)的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器件的开路电压(Voc)明显高于P(BT-C1)
而P(BT-C1)与PC71BM共混薄膜相分离更加明显
导致P(BT-C1)的OSC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填充因子(FF)较高
两个聚合物的能量转换效率(PCE)相差不多
均在5%左右。 (2)以C2为给体单元
BT和二氟代BT为受体单元
合成了两个共轭聚合物P(C6BT-C2)和P(C6BT2F-C2)。与P(BT-C2)相比
P(C6BT-C2)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HOMO能级升高
光谱红移。在BT单元上引入F原子后
聚合物的HOMO能级由P(C6BT-C2)的-5.00 eV降低到P(C6BT2F-C2)的-5.20 eV
同时帯隙变窄。 理论模拟发现两者的分子平面性比P(BT-C2)有很大改善
但分子骨架构象较为弯曲。基于P(C6BT-C2)与P(C6BT2F-C2)的OTFT器件在150 oC退火后载流子迁移率分别为4.8×10-3 和4.9×10-3 cm2V-1s-1 。由于与PC71BM共混薄膜的相分离不明显
基于P(C6BT-C2)与P(C6BT2F-C2)的OSC器件的Jsc和FF较低
PCE均小于2%。
C84同分异构体/DDAB修饰电极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研究
期刊论文
OAI收割
分析化学, 2009, 期号: Z1
作者:
刘璐
;
李美仙
;
孙宝云
收藏
  |  
浏览/下载:14/0
  |  
提交时间:2016/01/25
自从发现富勒烯以来
关于C60的同系物和各种衍生物的研究一直是学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