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首页
机构
成果
学者
登录
注册
登陆
×
验证码:
换一张
忘记密码?
记住我
×
校外用户登录
CAS IR Grid
机构
海洋研究所 [5]
采集方式
OAI收割 [5]
内容类型
专利 [5]
发表日期
2014 [1]
2010 [1]
2007 [2]
2006 [1]
学科主题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5条,第1-5条
帮助
条数/页: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排序方式:
请选择
题名升序
题名降序
发表日期升序
发表日期降序
提交时间升序
提交时间降序
作者升序
作者降序
利用孤雌生殖进行裙带菜种苗培育的方法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1210339467.X, 申请日期: 2014-03-26, 公开日期: 2014-03-26
单体锋
;
逄少军
;
高素芹
收藏
  |  
浏览/下载:30/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利用孤雌生殖进行裙带菜种苗培育的方法
2)将上述孤雌生殖成熟的孢子体的孢子叶置于海水中释放得到游孢子
3)上述附着游孢子的苗帘在光强50?80μmol?photons?m?2s?1
4)将雄配子体与附着在苗帘上的雌配子在50?80μmol?photonsm?2s?1光强下完成发育和受精过程
待幼孢子体达到200?500μm左右
其特征在于:1)将雌性配子体进行诱导培养至幼孢子体达到1mm以上转入充气培养条件下
待释放得到游孢子的海水颜色为黄褐色后
水温18-22℃
转到海上栽培
完成孤雌生殖孢子体的生活史
将游孢子附着在苗帘上
光周期12h白天:12h黑夜条件下培养13?15d
即实现裙带菜的培育。
形成孤雌生殖成熟的孢子体
而后将苗帘放入新鲜海水中
待萌发的游孢子全部发育成雌配子体并充分生长后
降低光强至2?10μmol?photons?m?2s?1
延缓配子体的发育使其度过高水温的夏季
一种铜藻全人工苗种培育方法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810249548.4, 申请日期: 2010-06-30, 公开日期: 2010-06-30
逄少军
;
高素芹
收藏
  |  
浏览/下载:23/0
  |  
提交时间:2014/08/04
一种铜藻全人工苗种培育方法
营养盐:采用海水配制其中含NaNO3:1-10ppm
KH2PO4:0.1-1ppm。2)苗种培养:在受精后10-24小时内
其特征在于:1)卵子和精子同步排放:将选取的铜藻的雌雄亲本在2500-1000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
完成受精卵的采集和布苗
10-16℃温度下培养10-20天和添加营养盐的条件
待布苗后静止培养2-4天
实现铜藻雌雄亲本同步性发育和成熟
在4000-8000勒克斯的光照下
使卵子和精子同步排放
并且24小时内更换一次水
进行受精
保持流水
完成培育。
三倍体单体牡蛎规模化培育方法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610046697.1, 申请日期: 2007-11-28, 公开日期: 2007-11-28
作者:
相建海
;
刘保忠
收藏
  |  
浏览/下载:193/0
  |  
提交时间:2014/08/04
权利要求书1.三倍体单体牡蛎规模化培育方法
2)获卵和三倍体产生:利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母本杂交生产100%的三倍体
3)幼体培育:受精卵孵出后
4)无附着变态:首先滤出健康的眼点幼虫
实现三倍体的单体培育
5)上升流培养:稚贝经过变态附着后进入上升流培养系统
6)下降流培养:培养8-12天
7)室外暂养:稚贝培养到5mm左右后
8)潮间带筏式养殖:养殖期8-10个月
其特征在于:1)亲贝培育:包括二倍体和四倍体亲贝的培育
幼虫经18-20天即出现眼点和足
然后可利用肾上腺素处理
幼虫变态后
培养15±2天
稚贝生长到4-6mm
转移到室外暂养池
个体生长到7~8cm即可收获。
生长到眼点期幼虫
贝壳粉加下降流设备实现无附着变态
生产长度达到0.25-0.35mm的稚贝
稚贝生长到1.95-2.05mm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培育27-33天
稚贝生长到1.3-1.7cm
后进行三倍体单体牡蛎养殖
一种鲆鲽鱼类受精卵微管骨架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方法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510047579.8, 申请日期: 2007-05-02, 公开日期: 2007-05-02
朱香萍
;
尤锋
;
张培军
;
孙威
;
徐永立
收藏
  |  
浏览/下载:36/0
  |  
提交时间:2014/08/04
权利要求书1
②在解剖镜下挑选出发育状态正常的受精卵
③在常温下用浓度百分比为1-2%的Triton-100对样品进行打孔处理
其中:磷酸盐缓冲液成分为128mM NaCl
④采用改进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步骤对样品进行染色
抚育一抗过夜
清洗液为含有155mM NaCl
抗体稀释液含有浓度百分比为10%的山羊血清和5%的二甲亚砜的Tris盐酸缓冲液
⑤用荧光显微镜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
一种鲆鲽鱼类受精卵微管骨架免疫荧光染色和显微观察方法
并用解剖针将胚盘从整个受精卵中剥离出来
再在含有80-200mM NaBH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2mM KCl
其中:抚育抗体前非特异结合位点不封闭
抚育二抗为避光2-4小时
10mM Tris-Cl
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①采用改进的哌嗪-N
室温下抚育6-16小时
8mM NaH2PO4
pH为7.2-7.4的Tris盐酸缓冲液
N’-双2-乙烷磺酸配制的甲醛-戊二醛固定液对样品进行固定
2mMKH2PO4
及诺纳德P-40
受精卵在该固定液中室温下抚育3-6小时
pH 7.2-7.4
其中诺纳德P-40占Tris盐酸缓冲液浓度百分比的0.1-0.2%
磷酸吐温缓冲溶液清洗
然后在磷酸吐温缓冲溶液中于4℃下保存
待用
一种适用于栉孔扇贝的四倍体制备方法
专利
OAI收割
专利类型: 发明, 专利号: CN200410050306.4, 申请日期: 2006-03-01, 公开日期: 2006-03-01
阙华勇
;
张国范
;
张福绥
收藏
  |  
浏览/下载:43/0
  |  
提交时间:2014/08/04
1.一种适用于栉孔扇贝的四倍体制备方法
2)获取受精卵:分别催产雄贝和雌贝获取精子和卵子
3)诱导加倍:在水温18~20℃下
4)培育幼体:在水温18~20℃下
5)筛选四倍体:采用流式细胞术逐个分析幼贝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1)选择亲本:选取自然栖息的二倍体栉孔扇贝
经人工同步授精获取受精卵
利用化学诱导剂处理受精卵使其染色体数目从二倍体加倍至四倍体
按常规方法培育诱导出的胚胎和幼虫
筛选获得四倍体。
性腺发育饱满成熟
受精卵密度在10~50万粒/L
受精后10~15min开始处理
直至幼虫变态为幼贝
然后进行诱导加倍
处理时间15~20min
用海水漂洗受精卵
利用筛绢网过滤去除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