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面向旋翼飞行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姜哲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8-02-1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授予地点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关键词旋翼飞行机器人 独立通道 自调整神经元 自适应UKF 实时控制
其他题名Control Methodology for Flying Robot with Rotary Wing
中文摘要旋翼飞行机器人是目前国防、民用两大领域都迫切需要的一种无人平台,它在受限空间内的机动能力,如在狭小的空间起降、空中悬停、超低空飞行、悬停转向等,使得其可以承担固定翼无人机所难以完成的使命,如城市空中信息获取、灾难搜救、反恐防暴、输电线路油气管线巡检、边防反走私反偷渡、森林防火、航拍航测等等。但是,要摆脱遥控的限制,实现旋翼飞行机器人远距离、超视距自主飞行,高性能的机载控制器是必要的前提。但是,由于旋翼飞行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复杂,除了飞行器所共有的空气动力学不确定性外,还包括主、尾旋翼之间的强耦合,低空飞行时由旋翼气流引起的地效扰动,低速飞行时的风扰等。上述这些因素导致难以建立起旋翼飞行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旋翼飞行机器人的动力学复杂性是制约其高性能控制实现的核心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成为目前自动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内容包括可以归纳为:1) 如何合理简化动力学模型使其适合控制策略设计,2) 如何处理未建模不确定因素和空气动力学扰动,3) 如何提高算法的实时性以便在线实现。 本论文针对上述内容开展深入研究,以在线可实现性为核心目标,旨在建立具有结构简单、实时性好、针对不确定因素及扰动具有强鲁棒性的旋翼飞行机器人控制方法。论文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在综述现有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并归纳出旋翼飞行机器人控制策略设计中的难点;同时,鉴于本论文将重点研究在线估计方法与旋翼飞行机器人控制策略相集成的可行性,本章也分析了现有非线性估计方法的特点。 第2章,在简单介绍旋翼飞行机器人飞行机理的基础上,将其视为理想刚体,根据理论力学及叶素理论建立了旋翼飞行机器人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这个模型是一个本质上强非线性、不稳定、高度耦合、非最小相位,带有时变不确定因素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本章对该模型进行了相应地简化,使其可以作为后续控制方法设计与分析的基础。 第3章,重点研究旋翼飞行机器人的独立通道控制方法,提出了两种方案提高基于单输入单输出简化模型的独立通道控制对未建模因素的鲁棒性。首先分析了动态反馈线性化方法在旋翼飞行机器人独立通道控制方面应用的可行性,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证明其稳定性,但其对模型的依赖以及计算量大、实时性差等缺点将制约其在实际系统上的应用。以此为基础,又创新地提出基于自调整神经元的控制方法克服未建模扰动和未知时变参数扰动,该方法保留了独立通道控制结构简单、算法易于实现的特点。 第4章,深入研究了UKF算法。在介绍了U变换和标准UKF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噪声统计特性自适应能力的UKF算法。该方法以新息方差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差为指标函数,用MIT规则作为自适应机制,在线调整UKF中的噪声方差参数,从而提高UKF估计方法在先验信息不足时的估计性能。该方法为基于在线主动估计的旋翼飞行机器人控制奠定了基础。 第5章,提出基于在线主动建模的旋翼飞行机器人控制结构。在该结构中,利用非线性估计方法在线估计旋翼飞行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及扰动;同时,将在线估计的结果融入控制策略,实现对模型不确定因素及扰动的抑制。 最后对全文作出总结。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29 ; 2011-06-22
页码111
源URL[http://ir.sia.ac.cn/handle/173321/158]  
专题沈阳自动化研究所_机器人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姜哲. 面向旋翼飞行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研究, Control Methodology for Flying Robot with Rotary Wing[D].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