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首页
机构
成果
学者
登录
注册
登陆
×
验证码:
换一张
忘记密码?
记住我
×
校外用户登录
CAS IR Grid
机构
海洋研究所 [53]
文献情报中心 [2]
南海海洋研究所 [1]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1]
地球化学研究所 [1]
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1]
更多
采集方式
OAI收割 [60]
内容类型
CNKI期刊论文 [39]
期刊论文 [17]
专著 [2]
学位论文 [2]
发表日期
2023 [2]
2021 [3]
2018 [2]
2015 [3]
2014 [1]
2013 [2]
更多
学科主题
临床医学 [1]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
农学 [1]
化学 [1]
地球科学 [1]
地球科学::海洋科学 [1]
更多
筛选
浏览/检索结果:
共60条,第1-10条
帮助
条数/页: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排序方式:
请选择
题名升序
题名降序
提交时间升序
提交时间降序
作者升序
作者降序
发表日期升序
发表日期降序
海底热液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CNKI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24
作者:
曾志刚
  |  
收藏
  |  
浏览/下载:5/0
  |  
提交时间:2024/12/18
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
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
海底热液硫化物
冲绳海槽中部热液区地形复杂度研究
CNKI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23
作者:
李金洋
;
张建兴
;
栾振东
;
阳凡林
  |  
收藏
  |  
浏览/下载:7/0
  |  
提交时间:2024/12/18
多波束测深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复杂度
海底热液区
冲绳海槽中部
冲绳海槽南部热液区附近柱状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CNKI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23
作者:
邓兴渝
;
曹文瑞
;
姜明玉
;
曾志刚
;
常凤鸣
  |  
收藏
  |  
浏览/下载:11/0
  |  
提交时间:2024/12/18
海底热液
微生物群落结构
柱状沉积物
环境因子
冲绳海槽
我国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阶段性进展与展望
CNKI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21
作者:
曾志刚
  |  
收藏
  |  
浏览/下载:1/0
  |  
提交时间:2024/12/18
海底热液活动
深海研究
探测技术
未来发展
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的热液系统及其岩浆环境研究
CNKI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21
作者:
曾志刚
;
张玉祥
;
陈祖兴
;
李晓辉
;
齐海燕
  |  
收藏
  |  
浏览/下载:4/0
  |  
提交时间:2024/12/18
海底热液系统
岩浆作用
深海
弧后盆地
西太平洋
中国大洋硫化物勘探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CNKI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21
作者:
刘颖
;
李家彪
;
王叶剑
;
陶春辉
;
曾志刚
  |  
收藏
  |  
浏览/下载:2/0
  |  
提交时间:2024/12/18
大洋
多金属硫化物
海底极端生态系统
热液系统
勘探技术
冲绳海槽南部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CNKI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19
作者:
尚鲁宁
;
陈磊
;
张训华
;
曾志刚
;
张勇
  |  
收藏
  |  
浏览/下载:0/0
  |  
提交时间:2024/12/18
海底地形
热液活动区
多波束
海底构造
冲绳海槽
构造-岩浆作用对热液活动的控制机理:马努斯海盆为例
CNKI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18
作者:
马瑶
;
殷学博
;
王晓媛
;
陈帅
;
曾志刚
  |  
收藏
  |  
浏览/下载:1/0
  |  
提交时间:2024/12/18
海底热液活动
弧后盆地
马努斯海盆
PACMANUS热液区
DESMOS热液区
SuSu Knolls热液区
关于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系统模式的思考
CNKI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18
作者:
王淑杰
;
翟世奎
;
于增慧
;
国坤
;
张侠
  |  
收藏
  |  
浏览/下载:1/0
  |  
提交时间:2024/12/18
岩浆作用
海底热液活动系统
双扩散对流循环模式
弧后盆地
冲绳海槽
海底热液区蛇纹石化过程:生物作用vs.非生物作用
期刊论文
OAI收割
2017, 卷号: Vol.36, 页码: 1
作者:
黄瑞芳
;
孙卫东
;
丁兴
;
詹文欢
  |  
收藏
  |  
浏览/下载:29/0
  |  
提交时间:2018/09/06
非生物成因
蛇纹石化
无机成因
海底热液
vs
热液区
生物作用